[17:48]
[人民日报社会评论部副主任 吴焰]:我想补充一下,因为刚才你提到的一点,在座很多人没有看到人民日报,这个主流,或者我们打造的一流是不是自说自话。总书记四年之前来人民日报视察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主流媒体,怎样提高自己的舆论传播能力?其实这几年,有一种忧患意识,或者说正视现实的问题,现在自媒体,新的舆论格局之下,人民日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有被边缘化的现象,这个其实我们报社领导也多次提到,包括社长在前面主旨演讲里面也特别提到我们一些改革,包括传播方式的改变,包括我们力图从政治宣传到新闻传播这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其实都是,包括像一位同志提的,透明度就是公信力,话语权就是主动权,传播力就是影响力。我们一直在改进这个,通过提高传播力增加它的影响力,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
[17:50]
[人民日报社会评论部副主任 吴焰]:刚刚您说不看人民日报,我很好奇,是因为你看了人民日报不喜欢看,所以没有再次买。还是因为本着以前的习惯,就没有看过人民日报。我不太清楚您是哪一种情况。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说明我们的传播力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改进。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特别建议您,如果不愿意看那个报纸,可以看看那个阅报栏,如果看完了之后感觉我们传播力还有不足的地方,欢迎你给我们提建议,我们尽量的改进。因为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谢谢!
[17:50]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李泓冰]:这位同学说即将供职南方报系,南方报系经常转载人民日报的评论,甚至有一些时候在本报观点版某天刊出之前空出一个地方等着人民日报的那个文章。所以说两者并不矛盾,所谓两个舆论场绝对不是尖锐、对立的,也是刚才张社长讲的,打通两个舆论场,我觉得人民日报的努力已经开始显现出它的成效。
[17:51]
[学生]:我想问田俊荣老师一个问题,人民日报,既是党的喉舌,更代表人民的声音,对于现在出现的一些社会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前不久出现了问题胶囊问题,人民日报如何对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把事实呈现出来,客观报道这样的事件,让我们更加满意,或者让我们更把人民日报作为一个参考,作为获得信息的一个参考点。谢谢!
[17:52]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谢谢你的问题。您说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人民日报,刚才张社长也说了,努力寻找党心和民意的共振点,把中央的视角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这个,我们在座的杨部长,原来在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当时也有一个名言叫做站在天安门上面看问题,在田埂上面找感觉、找角度,两者结合起来,还是有一个最大公约数,有一个交集的,我们努力寻找这个交集。这是第一点。
[17:54]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第二点,有些事件是负面的,但也是代表很多群众的诉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报道、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肯定要关注的。因为这样的时代,如果大家更渴望看到一种全面的声音,一种真实的声音,我们必须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
[17:55]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第三点对于这些负面的问题,人民日报的报道和其他的报道可能有所不同,我们不仅要有爆破的意识,也要有建设的意识。我们不仅要批评得痛快淋漓,更要揭示背后体制机制的原因。来给党和政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不仅要爆破,更要建设,这要完善我们体制机制,然后让党心和民意在这里产生最大的交集、最大的共振。谢谢!
[17:56]
[学生]:我想回答前面吴焰老师的问题,并不是大家不喜欢人民日报,也不是大家不看人民日报,因为我发现人民日报是一个买不到的报纸,大家没有办法获取,阅读它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因为我现实生活当中的确碰到,我想买人民日报的时候,只有一种方法是订阅人民日报,对于学生来说很少会把一份报纸定一年。我想问一下是否可能人民日报作为公开发行的报纸,让我们在书报刊上面可以买到。
[17:57]
[人民日报社会评论部副主任 吴焰]:谢谢您回答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复旦大学的学生们想看这个报纸。你说买不到报纸,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回答,但实际上我们阅报栏都来了,我们人也来了,我们尽量走进一步,希望你们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从人民网,包括从阅报的数字栏,刚刚谢总也说了,不要问它的出处,如果我们文章被转载,同样在发生着影响力。
[17:57]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李泓冰]:跟大家说一下我认为的好消息,我们因为跟复旦大学合作以后,推进了人民日报进校园、人民日报进宿舍的进程,明年就将有1200份人民日报进入复旦大学本科生的学生宿舍,相信这位同学就能够看到人民日报了。
[17:58]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谢国明]:第一,上人民网,人民网有人民日报的版面。第二,如果有苹果,我们在iPad有人民日报的,放大缩小都可以看。第三个有人民日报的电子阅报栏。在上海已经有一千多台,我们正在努力,希望大家能够免费的看到。
[17:58]
[学生]:我是想问廖玒老师,还是关于人民网上市的问题,人民网上市之后,我了解到人民日报股份占60%以上,其余比较多的都是国资的一些企业。我想请问廖玒老师,您看来这一次上市是一种姿态,这是服务于打通民间和官方两个舆论场的任务,还是更多允许多元资本的进入,通过这个多元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能推动我们国家文化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17:59]
[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 廖玒]:你说的这个数据可能不太准确,人民网上市之后,人民日报占47%点多,环球时报大概8%点多。我们目前15家股东,包括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汽车报、京华时报,还有上海的SMG,包括北广传媒,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目前看都是央企,但是上市之后,如果大家能买到股票,也成为人民网股东了。上市之后对于人民网而言,包括我理解文化体制改革,也是希望人民网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它的活力。我这有两组数据,一个就是说人民日报通过人民网的传播,在网站,对网站的评价有一个排名,现在媒体办的网站排在第一位的是纽约时报网站。排名第二是英国的卫报,人民日报办的人民网在全球报社办的网站当中的排名是第三,是亚洲第一,我们在上周排名是216位,我们排名超过了发行量600万份的日本的一家报纸。所以应该说人民日报社在向数字化转型上面,在中国的报业走在了前列。
[18:02]
[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 廖玒]:第二个数据是人民网的官方微博,我们注意研究一下,在微博上面开办的,媒体开办的微博,活跃度我们排在第二,我说的是活跃度。人民网官方微博被转发,被评论数,所有媒体开办微博当中我们是第二。所以我感觉人民网通过转体改制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进一步扩大人民日报的影响力。谢谢!
[18:02]
[主持人 赵婀娜]:时间很快,不知不觉我们交流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我们再给两个提问机会。
[18:03]
[学生]:各位老师好,我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谢老师,我们的《人民日报研究》这门课,之后怎么上?什么频率?会不会不仅对现在人民日报的介绍,还有对老报纸的梳理?第二个问题前面主持人跟我们说了这一次人民日报校园行很大程度是想了解我们大学生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现在也想把这个问题再送给各位编辑们还有我们的张研农老师,请问你们在思考什么、在关心什么。谢谢!
[18:03]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谢国明]:我试着回答一下。关于人民日报研究这个课程,我们目前主要介绍人民日报怎么打通两个舆论场,介绍在新闻舆论方面的一些探索。历史是我们汲取智慧和经验的来源。但是具体的课程,跟新闻学院商量以后会慢慢的开出来,我们会把人民日报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编辑记者拉到复旦的讲堂上面来,接受复旦的拷问、检验。
[18:04]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谢国明]:我们现在想的,这应该是我们社长回答的,我代社长回答一下,我现在在想什么?是怎么做好迎接十八大的宣传,这是我当前的头等问题,最大的问题。要有信心,要创造稳定的环境,这都是我们要做的,这也是我在想的。
[18:04]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我补充两句,第二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领导肯定都是各有各的工作考虑和重点,但是我想我们这些台上,包括台下的领导,现在想的一个共同的事情就是怎么把这些青年才俊进入谷中,加入我们。因为我也任人民报社的团委书记,我也介绍一下人民日报的情况。
[18:05]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人民日报社现在有35岁以上的青年2947人,按照团委的统计占到全部员工的57.6%,所以说人民日报是一张青年人办的报纸,它的朝气和锐气一定程度上面源于青年人的奋发向上。在人民日报我觉得青年人,对于青年来讲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我们团委也组织了很多活动,我们组织话剧演出,甚至我们一些文体活动,给大家一些温馨的、家庭的感觉。人民日报是一个高端的平台,能够知晓天下大事,记录这个时代的同时,为这个时代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应尽之力。所以我们共同想一点,肯定有这么一点,就是欢迎大家加入到人民日报的大家庭来。谢谢!
[18:06]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 曹焕荣]:我再补充一点,刚刚说人民日报的社论一讲就是全党、全民、全国人民,还有任仲平,我可以给大家讲他们的年龄结构,现在在我们人民日报写这些评论的编辑们,50后已经没有了,60后也没有了,现在写这些代表我们主流声音的人,都是70后、80后。我也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我们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是1966年出生的。还有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1968年出生的。还有一位是我们吴焰,1972年出生的。大家是不是可以感到,是人民日报活力的体现。
[18:07]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 曹焕荣]: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人民日报是年轻人成长特别好的天地。任仲平代表人民日报最高水平的写作班子,到人民日报入社一年的,可以参加。在这个写作内部,社长、总编辑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大家完全坐在一起,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后可以举手表决。如果你的意见多的话,社长要听你的。我们人民日报,我们的管理层,我们主要就是采取竞聘上岗,大家都不可想象的,现在人民日报的秘书长,我们总编室主任,都是报名竞聘产生。这也是在人民日报搅活了一池春水。
[18:09]
[人民日报社会评论部副主任 吴焰]:我抢一下话筒,回答一下刚刚这位同学的话题。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里面,人民日报也想抢回这个话筒。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我们说叫做金话筒。在去年,包括我们社长也提到了,打通两个舆论场,传播力、影响力,其实我们变化挺大的,而且也很高兴告诉这位同学,去年就有很多,说人民日报经过这几年改变,已经在众声喧哗当中以理性平和的主流观点赢得了麦克风时代。包括在去年的时候也有很多都市化的媒体,包括同学们比较关注的,它们也都表示,就是给予我们的一些评论,包括一些报道,就是说致敬。这也是对我们的认可,表明我们报社在整个编委会的领导下,部门的努力之下,取得的初步打通舆论场努力的结果。现在提出来,提出一个口号,我们要让这个金话筒声音传得更远,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人民日报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18:11]
[主持人 赵婀娜]:最后一个问题。
[18:11]
[学生]:我是复旦大学2011级新闻系的学生,我对人民日报印象原来是刻板的,后来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刚刚各位老师也提到,就是存在着两个平行的舆论场,一个平民的舆论场,还有一个官方的舆论场。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好像现在官方舆论场认为自己代表这种主流的价值观。您凭什么认为这个主流价值观就是天然的掌握在官方手里的呢?如果说平民这个舆论场里面它所代表的都不是主流价值观的话,那么社会大众的声音难道不是主流吗?
[18:12]
[人民日报社会评论部副主任 吴焰]:我先抛砖引玉回答一下,等一下我的同事再回答。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在党心和民意之间,它的这个结合点结合得挺好。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前几天可能你们没有看一篇人民时评。讲的是,其实离上海不太远的地方,江苏东台在拆迁,这可能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从中受益的一个痛点。因为拆迁的血案也很多,我们也一直在报道、在评论。这一次江苏东台拆迁里面,他们采用了一种不是暴力拆迁,是高音喇叭在那放着,用噪音让我们的拆迁户来拆迁。对于这件事情,其实从国家相关的法律,包括一些规定都已经禁止,就是制止强制拆迁。我们在前天的人民时评上面发了一篇,题目叫做“穿上了马夹也是强拆”。就是说像这样的拆迁,违背了中央规定,也违背了老百姓的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面,其实我们取得了这样的一个结合点。所以您刚才这么说,就是我们希望在这些党心和民意之间找到这样一个结合点,然后也能够求得这个共识。我们觉得在所有报道里面其实是一个凝聚共识、扩大共识的过程。
[18:14]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 泓冰]:我补充一下,刚刚这位同学的问题,其实它里面有一个潜在的逻辑,也就是说这两个舆论场是尖锐对立的,所以才会质问,为什么你们认为人民日报代表的就是主流的,而平民大众的舆论就不是。可问题是,人民日报的很多报道和评论也代表人民大众的声音,这并不是说这两个舆论场就没有交融、没有融合。刚刚吴老师提到的一些例子,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18:15]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 泓冰]:比如说前不久因为人民日报的报道,很多的媒体转载,成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同学们也很关心的,为什么要逃离北上广,为什么又逃回北上广。还有说白领,还有阶层固化,其实这些话题我觉得都是弱势群体或者最普通的老百姓、最普通的大学生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这并不能说它只代表一个官方的舆论。谢谢!
[18:15]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经济周刊主编 田俊荣]:我再补充一句,刚才说的,不仅两个舆论场并不矛盾,并且民间的舆论场某种特性决定了需要主流舆论场作为一定的引导。比如说微博自媒体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微博的特点,它是低门槛的,是草根化的,140个字的要求。有人说它把莎士比亚和普通的文字工作放在同一条的起跑线上面,并且是蔓延式的传播,可以不停转发。可是大家也会觉得,正是因为它的特性,140字,传播是碎片化的,并且是情绪化的,有时候往往会到谣言化。所以这时候,人们需要更加深度的报道,人们需要更加准确的报道,更加权威的报道,这恰恰是党报、人民日报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谢谢!
[18:16]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谢国明]:大家可能都反对高速公路收费,是不是?很多媒体讲高速公路收费,高速公路是暴利企业,收费很多之类的。我们人民日报的态度,反对乱收费、乱罚款、乱设卡。但是我们主张高速公路适当收费,因为修高速公路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政府举债修的。现在高速公路的全部贷款两万多亿。好,如果高速公路全部免费,这两万多亿让谁负担,就是全国14亿人口,就是说没有车的将近10亿人要为有车的3亿多人去付这个。主流的声音是什么?主流声音不一定是叫得响的声音,沉默的才是大多数。
[18:17]
[主持人 赵婀娜]:我想刚刚过去的一个半钟头,我台上的领导和同事们非常的不轻松,真的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拷问”,同学们的问题很智慧,而且也很犀利,但是我想正是从这些智慧而且犀利的问题当中我们感受到了复旦大学同学们开拓的视野以及对于新闻深度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不是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18:18]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谢国明]:第一,从今天回答来看,我们毫无准备,接受同学们的“拷问”,但是这个气氛,说明我们这个团队,还是有团队意识的。是不是这样?同学们。第二,我们这个主持人是我们人民日报报道高校的记者,北京的高校,没有不认识她的,说明我们的团队很有朝气,非常亮丽。谢谢大家!
[18:18]
[主持人 赵婀娜]:谢谢大家!“人民日报校园行”复旦大学之行主题活动到此结束,请所有与会嘉宾在主席台前合影。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也感谢到长的所有同学们,大家辛苦了![18:19]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