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周昭王 >> 正文

 

略谈周昭王之死

[历史研究]略谈周昭王之死

 

 

    周昭王是怎么死的,这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大体而言,周昭王率师游楚,途中遭遇不测身死师丧,除了疑古派之外,这是史家们的共识,但具体遭到什么不测,其死因究竟如何,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多的是不谈具体细节,而是概而述之。

《诗经·大雅·朴棫》云:“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按周代初年制度,“天子六軍、大國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古文之中,“军”“师”同义,六师即是六军。而周代一军为二千五百人,是以周天子之六师,总数约为一万五千人。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在今天来看当然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前期来说,应该是一枝十分庞大的军队。周昭王率军游楚,率领着这样一枝强大的军队,难道还会有什么意外?难道作为对手的楚国当时已十分强大,足以制周昭王于死命?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周昭王时代的楚国,国力十分微弱,论爵位只是个子爵,论地位只是个附庸类型的小国,其军队按周制充其早也就是一军(二千五百人),无论如何,面对率领六师以南征的周昭王来说,当时的楚国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绝对不是作为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对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周昭王居然死于非命而周师尽丧呢?

前代史家谈到这个问题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以为周昭王之死不过是个传说,没有什么史实根据,不值得去深究,清末及民初一些疑古派人士基本都是这个态度。胡适有一句名言叫做“东周以前无史”,意即东周以前的史事都是古人之传说,是不可相信的,周昭王是西周前期的君主,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可信度很低,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另一类史家基本认可周昭王死于南征的史载,他们是根据古载之所载有关的史实来推论其真实存在的。关于昭王之死,《左传》中有一段文字十分重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兵伐楚,为了使师出有名,于是齐桓公将数百年前周昭王南征死于楚地的事端了出来,由其大夫管仲以此为由去责问楚国,打算以此作为进攻楚国的理由。为此楚国也派出能言善辩的的大夫屈完作为使臣,双方进行对话。

管仲对屈完声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君是问。”意即:从前周昭王南征时死在你们楚国的范围之内,是以我受我们齐国君主的委托来向你们楚国责问这件事情。言下之意,楚国要是对这件事没有合理的解释的话,那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就成立了。

然而这楚使屈完也不是好对付的,他半软半硬地回答:“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意即对于这件事,楚国不能负其责;如果一定要追究的话,那就去问问江汉之畔那致使昭王死因的江岸吧!从《左传》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确信,周昭王死于楚地是有依据的,那是因为,《左传》一书的真实性很高,自古以来从没有人对《左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即使是疑古派头面人物姚际恒、阎若璩、毛奇龄、顾颉刚、刘起釪等人,也从来未对《左传》产生过异议。

从《左传》的这一段记载来看,如果当时没有周昭王之事,齐国不可能借此以发难,而楚国也不可能认可昭王死于楚地的事情。总而言之,疑古派采取不认可周昭王死于南征的态度是十分轻率的,然而通过《左传》我们可以认为,既然疑古派认可《左传》的真实性而又否认周昭王之事,这只能被我们看作是疑古派的一次自相矛盾。

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周昭王死因之事。

在认可周昭王死于楚地的史家之中,司马迁是较早的一家。《史记·周本纪》载:“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然而太史公的叙述相当笼统,后人仅靠读《史记》来了解这段史实,仍是不得要领。

除《史记》之外,昭王之死的具体情况还有另一种说法。皇甫谧《帝王世纪》称:“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这一说有其合理之处。其一,以当时楚国的弱小,根本无力抵抗周昭王的大军压境,但力不能敌则智取,很是适合楚国的身份。对于周师的南侵,楚人当然很不愿意,但不愿意又能怎么样,硬打当然是不行的,于是楚人用计,献上用胶粘合的船只,周人不知,糊里糊涂地上了船,然后船至中游而胶粘脱落,不识水性的周人只能葬身江河,即便是身为周天子之尊的周昭王,同样也要遭受灭顶之灾。其二,按皇甫谧的说法,周昭王死于水,而《左传》中楚使屈完也对齐人辩争时声称“君其问诸水滨”,这两者是相吻合的;不但如此,其与《史记》所载的“卒于江上”也是吻合的。

但皇甫谧之说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我们知道,周昭王来到楚地,可不是游山玩水的只带少数随从,而是率领六师,耀武扬威而来,光军队就有一万五千人,如果加上仪仗及宫女等其它随行人员,人数当在二万人左右,这么多的人要过河,以当时的造船技术,只能分坐多艘船只才行,既然分坐多艘船只,必定有先有后,而昭王以周天子之尊,不可能坐在前行的船中,那么,先行的船必然会首先脱胶而解体,后面的周昭王不可能明知前船已解体而仍然坐这样的船过江,而且更不可能周之六师皆因此而没入水中,因此皇甫谧之说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不太可能的。更何况,如果真的是因为胶船解体而导致周昭王殒命,那就是人为谋杀,而人为谋杀的话楚国是不能辞其咎的,是以数百年后的楚使屈完就不可能振振有辞地叫前来问罪的齐国之师去“问诸水滨”。

哪么,有没有比皇甫谧之说更合理的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出书于先秦时代的《吕氏春秋》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其《音初》篇中说:“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渉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周昭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略谈周昭王之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