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号革命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周武王姬发(这是按现代的称呼习惯。实际上,这位老前辈姓姬,名发,但不应该连读为姬发)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贤君。他与唐尧、虞舜、
商汤,以及他的老爹
周文王一起,被称为先秦的贤王——在挑剔的古人眼中,他也是最后一位贤王了。
尤其,他率领周国,推翻了
商纣的残暴统治,建立新的朝代。这样的功绩,被人与商汤灭夏桀相提并论,合称为“汤武革命”。
二.有个好爸爸比啥都重要
当姬发的老爹周文王姬昌逝世之时,留给姬发的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摊子:当时,以陕西中部为核心统治区域的周,已经兼并了陕西、山西一带的所有土地,而湖北、四川、甘肃等地的诸侯,也都向周表示了臣服。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此时的周,其实力已经凌驾于所谓的“正统”商之上了。
周文王:小子,全交给你了。
周文王还给儿子留下一大票人才:以尚父姜子牙为首,包括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贤人,都是那个时代一等一的大牛;还有周武王自己的一帮弟弟,什么
周公旦,毕公高,
管叔,
蔡叔(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称呼),也是个个出类拔萃。虽然被衬托得很无能,但在他们的前呼后拥下,姬发还是觉得自己肺活量大了许多。
不过,商毕竟是统治了天下六百年的正朔,而且纣王勇猛过人,可不容易对付。所以,周武王继位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依旧小心谨慎。他沿用文王的政策,继续发展生产,积蓄国力。
三.国庆大阅兵
到了登基后的第九年,周武王决定“观兵”,就是带着几万兵马,浩浩荡荡,离开陕西省西安市,向东进发,一路打到河南省的孟津。这次武装大游行过程中,发生了好些奇异现象。比如,有一条很大的白鱼跳到了武王的船舱里;过河之后,在武王的帐篷附近还坠落了一颗火流星。后世的经学家们,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各种千奇百怪的诠释,总之是,这些都预兆了武王将要取代商朝的江山。换我,我也会这样总结的。
阅兵
据说,武王这次“观兵”,天下各地的诸侯们,“不期而至”的有八百路。字面解释,是说未经事先约定,就有八百路诸侯前来孟津集合。当然了,我个人是很怀疑的。那会交通比较落后,通信更不发达,很难想象就武王在孟津游行这会儿,居然有远近几百个乡长县长会“恰好”也到这里旅游。
更可信的解释,是武王通知大家来开会的。所谓“不期”,大约武王给每个诸侯送了信:某年某月,我要到孟津,你们嘛就不用来了。记住,千万不要来哦!尤其不要带兵来哦!不带兵来我也不会生气哦!
总之,武王一看来了八百诸侯,还是颇有成就的。俗话说人多胆气壮,大家纷纷嚷嚷:发哥,快动手吧。
武王却总说“No!”
他说,你们啊,不懂得“天命”。现在还不是讨伐商纣的时候呢。说完,武王就撤兵回去了。丢下八百诸侯傻愣愣地你看我我看你,也只好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