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飞 孙智广)“我是安徽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姓非常好奇,因为在我周围,这个姓很少见。”应秋艳女士说,“每次自我介绍时,别人也都对我的姓很好奇。我曾听父亲说过,我的老家本来在浙江。”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严格意义上,“应”姓并不能算作是冷僻姓。历史上,姓“应”的名人颇多,如建安七子中的“应玚”、著有《隋书经籍志》的应贞、后周书法家应用等;现代姓“应”的名人也不少见,如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的应昌期、港星应采儿等。
有关“应”姓的起源,学界颇有争议。有些人认为“应”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建立了应国。在应侯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国名号为姓氏,称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应氏正宗。
也有人认为,“应”姓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或应门史,属于以官职为称谓的氏。应乐史,亦称应人、应师,指在王族宫廷乐队中职掌演奏应鼓(不包括编钟、编磬等成套大型组乐)的人。典籍《乐书》中,对应乐史给予了详细的解释:“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小鼙曰应鼓。”应门史,就是专门职掌君王出入之门的官吏。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负责守卫、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诗·大雅》中有“乃立应门”之语。
此外,还有部分人认为,“应”姓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
“应”姓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及项城市北50里、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及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贞东部及山东省蓬莱市鸭湾,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在外者,遍布国内各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