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周朝第一代王。在位时间(前1046-前1042)姬姓,名发,周文王 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继位,将周 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 武王继承文王事业,用太 公、周公、召公、散宜生、太颠、闳夭等为大臣。即位第二年,观兵于盟津(今 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传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 成熟,还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乱。大臣微子劝谏无效,不得已出走;比干强 谏,被惨杀;箕子也被囚为奴。商朝统治阶层分崩离析。于是,武王起兵,联合 庸、蜀、羌、□、微、卢、彭、濮等西方及西南方国部落,渡过盟津,与诸侯相 会,并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甲子日凌晨,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商郊牧野 (今河南淇县南),又作《牧誓》,号召决战。这时纣也发兵抵抗,进行会战。
武王命太公率先犯敌,大军随即冲击,纣军纷纷倒戈叛纣。纣见大势已去, 逃登鹿台(一称南单之台)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商朝灭亡(见牧野之战)。
武王灭商后,分其王畿为邶、□、卫,设三监(纣子禄父、管叔、蔡叔,一 说管叔、蔡叔、霍叔)加以治理。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据记载,当 时共讨伐了九十九国,有六百五十二国向武王臣服。武王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 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等;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 蓟、陈、杞等。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武王在返周后选定伊水、洛水一 带夏人的故居地,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病逝,未能实现计划。其子成王继 位,周公辅佐,终于和召公一起建成了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
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同时,将殷商王畿(京城周围千里)内之地分为卫、庸、邶三个小国,封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治理,负责监视武庚,号称“三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又散发供纣王淫乐奢侈之用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商地很快稳定下来。 其次,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在灭商二年后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