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
|
。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他和夫人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吃饭没有鱼肉,穿衣不加修饰。自己经常同百姓下田耕种,夫人也自己养蚕织布。 越国遭受战争创伤,田地荒芜,人口减少,生产受到很大破坏。为使国家富强,勾践采纳了范蠡、文种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要范蠡负责练兵,文种管理国家政事,推行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奖励耕种、养蚕、织布。尤其鼓励生育,增加人丁。规定男20、女17必须结婚,否则父母受罚;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姑娘为妻;妇女临产前要报官,由国家派医官检查照顾;生男奖酒1壶、狗1条,生女奖酒1壶、猪1头;家有两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两个。 从此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发愤图强,富民兴国。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自奉极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实府库,垦其田畴;缓刑薄罚,省其赋敛;奖励生育,训练士兵。纳相国范蠡建议,选四达之地筑城立廓,以图霸王之业。先建小城,后建大城。于是人民殷富,社会安定,士民皆欲与报吴耻。志在灭吴的深刻用心,在范蠡、文种辅佐下,励精图治,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展实力。 在国家迅速恢复生机的同时,勾践又采取许多办法麻痹吴国,恭谨事吴,贡献美女、玩好、方物、巧匠,以娱夫差,消除其对越的戒备;迎合夫差率精兵急于求霸之心,导吴北进中原,耗损其国力、军力。造成吴国内耗。勾践年年月月按时给吴国纳贡,使夫差始终相信他是真心臣服。继续贿赂吴太宰伯嚭。派出奸细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君臣关系,使夫差杀害忠良。勾践又以越遇灾害为由,不时向夫差借粮,使吴国粮食储存减少,而越国则储备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苏台,勾践派人运去特大木料,说是“神木”,夫差非常高兴,扩大了姑苏台的设计,使吴国更加劳民伤财。勾践又施美人计,为夫差的姑苏台选送美女。其中有一叫西施的,不仅美貌无比,且有才识,是由范蠡在芋罗山上选得,并经过了训练。夫差得到西施,极其宠爱,以至言听计从。 伍子胥早已察觉勾践所作所为意在复仇,多次劝谏,不仅未被夫差接受,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怀疑。公元前485年,夫差为争霸而北上伐齐,伍子胥不赞成,指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听,继续伐齐,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获胜而归,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听信了伯嚭的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伍子胥死后,吴王将政事交给伯嚭管理。勾践得知伍子胥已死,拟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还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句践十五年)春,吴王夫差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诸侯,国内只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卫。越王勾践想乘吴国国内空虚之机出兵攻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他分析说:“吴王率精兵北上会盟,国中空虚,太子留守。但吴大军出境未远,闻越乘虚而入,会很快回兵击我”,因而劝勾践暂缓出兵。数月之后,估计吴军已到黄池,遂促勾践出兵袭吴。勾践乃率5万大军(发兵四万亲率君子〈亲兵〉六千)攻打吴国,命范蠡率师一部沿海溯淮断夫差归路,自率主力由陆路北上,歼吴守军,攻破吴都,吴军大败,太子友阵亡,焚姑胥台。这时,夫差打败齐国,正约晋、卫、鲁等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会盟,当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十分懊丧,只好派伯嚭向越求和(见姑苏之战)。勾践和范蠡认为吴国还有实力,一时消灭不了,答应讲和,退兵回国。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句践十九年),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又遇大旱,仓廪虚,百姓饥饿,多就食于东海之滨的机会,再次建议勾践乘隙攻吴。战于笠泽,越军以两翼佯动、中央突破、连续进攻的战法,突破吴军江河防御,乘胜连续追击,夺占吴国大片土地(见笠泽之战),三战三胜,大败吴军于笠泽(今苏州南),从根本上改变了吴、越力量对比。 句践二十一年再次伐吴,自周元王元年(前475)开始,对吴都吴(别称姑苏,今江苏苏州)实施长达三年的围困,吴王夫差被越军长期围困,力不能支,遂派王孙雒袒衣膝行向勾践求和。勾践于心不忍,正要应允,范蠡上前说:“大王您忍辱受苦20余年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越王勾践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越王勾践剑 |
下一篇文章: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译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