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ue >> 越王勾践 >> 正文

 

风雨越王勾践剑

矛展览》,两件展品被香港各界人士誉为“稀世珍宝”,古代兵器的“双璧”。

 

第三次出展是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战国楚文物展",也是中新文化交流的五项活动之一。但是,就在这次出展过程中,这把千古名剑不幸遭到了人为的损坏:

 

越王勾践剑受损是在这次展览结束拆展时发生的。1994年8月24日拆展时,由于新方工作人员不慎使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勾践剑的剑刃上。剑拆下后,我方发现剑刃部有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

 

越王勾践剑的受损在国内激起强烈反响。湖北一家报纸为此发表了题为《不是“国宝”要出国,而是“活宝”要出国》的文章。文章指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越王勾践剑“出土20多年,数次飘洋过海,最终难逃劫难,……惨遭损坏。”该文经某文摘报转载后,立即引起文物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勾践剑的受损情况作出的正式结论是“轻微损伤”。

 

当年亲手把勾践剑从古墓中捧出的著名文物专家谭维四教授说,某报的报道明显失实:第一,“惨遭损坏”的说法与国家文物局专家作出的正式结论不符,言过其实;第二,勾践剑的三次出展均非出于商业目的,所谓“洋人牟利,国人出国,文物遭殃”以及“不是‘国宝’要出国,而是‘活宝’要出国”的说法,不仅是对广大文物工作者抹黑,也是对我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否定。

 

谭维四教授表示,虽然越王勾践剑只是"轻微损伤",但这件事足令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六、是与非:克隆品横空出世·越王剑风云再起

 

2000年底--2001年初,《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浙江青年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我国“克隆”成功越王勾践剑》、《“克隆”越王勾践剑起风波》、《复制越王勾践剑,引发事端》……报载——

 

这次“克隆”越王勾践剑行动系由浙江杭州某公司策划发起,为了迎接2000年博览会的举行,以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破解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不朽之“谜”为主题,由上海交大、中国铸造协会等部门多位国内冶铸专家联手组成攻关小组,选取用优材质青铜料与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以一国重宝--越王勾践剑为原形,精心制作,使其材料、形制、外貌与原剑一模一样。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宣告“克隆成功”。(按:其实这只是商家和媒体的炒作,该剑若称“仿制”尚可,“克隆”则言过其词)

 

“克隆”的越王勾践剑号称“越王勾践复制剑”,由上海交大下属一家单位承制。此次仿制的越王勾践剑编号绝版生产2500把,公开发行870多把,其余作为贵重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已获赠收藏该剑的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59”号;浙江博物馆收藏“1929”号;香港特别行政区收藏“1997”号;越王勾践故里--绍兴博物馆收藏“1993”号;绍兴欧冶子铸剑故地“欧冶山庄”收藏“2500”号,并埋入数米深的坑内,其上筑一“剑亭”,到公元2500年时再将剑取出。

 

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香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等一批名人也获赠“越王勾践复制剑”,原籍浙江海宁的金庸先生也是古越国的后人,早年还专门著有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接到仿制剑后金庸先生十分高兴,欣然命笔题辞:“越王勾践剑·雪耻之精,复兴之魂。”

 

顶级国宝“越王勾践剑”被仿制的消息,一时间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既而引发轩然大波。

 

作为越王勾践剑原剑的唯一合法收藏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克隆”越王勾践剑一事持否定态度。

 

湖北省博物馆称,迄今为止,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越王践剑的唯一收藏单位,该馆从未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复制越王勾践剑所需的样品,模具和技术资料,也没有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复制该剑,某些机构与组织未与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任何沟通,馆方对自己馆藏的一级文物竟被人大规模“克隆”感到吃惊,馆方对此事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湖北省博物馆认为,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对于这2500把“克隆”越王勾践剑如数收回查封,并在湖北省文物局与该馆监督下予以销毁。

 

“越王勾践复制剑”的发行单位则声称,不应让如此精美绝伦的越王勾践剑35年多来静静躺在鄂博,“克隆”勾践剑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博物馆经营。

 

这场“克隆”越王勾践剑引发的江湖风波,目前(2001年9月)已持续了半年时间,尚无明确结果。

 

七、代跋:梦萦魂牵·风雨越勾践剑

 

笔者很爱剑,热爱剑文化,犹爱代表中国古代铸剑水平巅峰的青铜剑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自初中时代在《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的彩色插页上首次见到越王勾践剑的照片,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

 

作为一名武术家,许多年来不论身在他乡还是旅居海外,越王勾践剑--都无时无刻不作为一种打动我、激励我的精神符号,鼓舞我百折不回,令我梦萦魂牵。

 

起先我并不知这把旷世名剑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一直误以为这件国之重宝珍藏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前些年从海外归来后回故乡北京,两度重游中国历史博物馆寻觅此剑欲一睹其风采未果,询问该馆馆员,年轻的馆员小姐被问得满头雾水,半晌才讷讷地道:“我们这里没有呀,应该是在地方的馆里吧。”

 

后来弄清了,原来在湖北省博物馆。可惜近年一直没有机会去武汉。

 

近几年,浙江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的一些武术器械厂家陆续推出一些“越王古剑”产品,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我要来这些产品的彩照及部分样品一看,原来根本不是青铜剑,而是近现代风格的木柄钢剑,造型也十分滑稽,令人想起效颦的东施。天啊!这也叫“越王古剑”?!

 

1998年,笔者从报上读到“越王勾践剑”出展新加坡受损的消息,倍感痛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越王勾践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风雨越王勾践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