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uan >> 袁崇焕 >> 正文

 

毛文龙

毛文龙(1579年-1629年),字镇南,中国明朝武将。浙江仁和人(今浙江省杭州)。文龙年轻时穷困潦倒,学麻衣相术,替人测字看相谋生,后浪迹江湖,来到山海关外边塞,度过二十多年行伍生涯。1605年武科及第。后以朝鲜为根据地与清军对抗,保障了与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时在清朝后方出击,牵制其西进犯明,最终导致了清朝对朝鲜出兵。文龙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升为总兵。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之间。朝廷认为:“毛文龙灭奴虽不足,牵奴则有余”。然毛文龙部有贪功,冒饷、不肯受节制,难以调遣等问题;崇焕患之,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

崇祯二年(西元一六二九)袁崇焕以阅兵为名,乘舟至双岛,祭出尚方宝剑,宣布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一,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二,全无战功,却报首功;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四,侵盗边海钱粮;五,自开马市,私通外夷;六,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七,劫赃无算,躬为盗贼;八,好色诲淫;九,拘锢难民,菅民命;十,交结近侍;十一,掩败为功;十二,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袁崇焕说完十二条罪状后,面向京城方向请命:“缚文龙,去冠裳”,斩毛文龙于帐前。史载“帝骤闻,意殊骇”。崇祯皇帝对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是非常不满的,但“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虽然如此,这也种下日后袁崇焕惨死的远因。

公元1628年,天启帝驾崩,17岁的朱由检继承皇位。继位之初,这个少年“英主”便用雷霆手段消灭了魏忠贤集团。随后,崇祯重新启用赋闲在家的袁崇焕,拜兵部尚书,督师蓟辽,赐尚方剑。兵部尚书是最高军事行政官,督师是最高军事指挥官,袁崇焕身而兼之,达到了其军旅生涯的顶点。  

是年8月,袁崇焕到达辽东,他用独特的构思开始谋划他的平辽计划。7个月里,他集中了辽东四镇的指挥权,报请皇帝撤销了山东登莱巡抚一职,以便直接控制登莱天津舟师。同时日夜操练军马,制造火炮,积存粮秣,征集战马,修缮锦州、大凌河、右屯、宁远诸城,完成了辽东四百里的防御。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是“先主守而后动”,但在袁崇焕的防区,毛文龙居功自傲,不服节制。  

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赐尚方宝剑。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所以毛文龙肆无忌惮,飞扬跋扈,索要军饷以百万计,得不到满足则动辄威胁朝廷,甚至公开向朝廷叫嚣 “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熹宗、思宗两朝都对毛文龙无法辖制,只得不断给他升官进爵,加以笼络。

袁崇焕再度被启用的时候,这位毛总兵在皮岛已经俨然是独立为王,种种劣迹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一、攀附朝中权贵、结党营私、贿赂阉宦、拜魏忠贤为义父。

二、屡屡不听调遣,宁锦大战打得惊天动地,东江镇却不出一兵一卒救援,也不进袭后金后方以为策应。

三、拒不接受朝廷派文官监察核数。

四、公然在军营中蓄养娼妓歌优,强抢良家妇女,部队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差。

五、虚报部队员额、侵吞军粮、冒领巨额军饷,多次以军饷不足,部队即将哗变,蒙骗、要挟朝廷。

六、令人发指地屠杀难民,用难民的人头冒功。

七、驱策难民到辽东去偷挖人参,不去的就不发粮食,让难民大批在岛上饿死。

八、未向朝廷申报和经朝廷批准,擅自在皮岛开马市与外国贸易,疯狂敛财。

我们再看看“民族英雄”毛文龙的“辉煌”战绩吧:

一、辽东失陷后,毛文龙带领了九十八人,渡鸭绿江袭击镇江城得手,但不久清兵反攻,镇江城又失了; 

二、天启四年五月,毛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进攻满清东部,被击败,全军覆没;

三、天启五年六月及六年五月,曾两次派兵袭击满清城寨,两次都大败而归;

四、天启七年正月,清兵进攻他所驻守的铁山。毛文龙大败,逃上了皮岛。

正是这支“忠义”、“神武”的毛家军,几年之后在登州发动叛乱,成为可耻的汉奸部队,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日后都叛逃后金,成为臭名昭著的叛国贼。

看看明朝官员和朝鲜史书对毛文龙的评价:
 
1、天启六年,兵科薛国观就指出过:“今岁正月,敌倾巢入犯,虽稍挫凶锋,而攻围屠掠逍遥内地者直二十余日,迨班师而东,操演沈阳,复图再至,文龙一似不知有牵制者。”

2、崇祯元年,兵部尚书阎鸣泰也认为文龙之牵制,“终属虚着”,从而提出了移镇的动议。

3、工科给事中潘士闻更指劾毛文龙说:“故智将动有成算,勇将所向无敌,未有翱翔海上八年,未复一城一池而可以言智;敌来深慝穷岛,敌去仍言牵制而可以言勇。”

4、山东总兵杨国栋曾列举文龙十大罪,其中第二条是:“设文龙于海外,原为牵制不敢西向也,数次过河,屡犯宁锦,全不知觉,牵制安在?!”

5、早在文龙入据东江不久,朝鲜备边司即上启说:“毛将所为,不思甚矣。贼冲宣川,不过数百骑,曾不发一只箭,骈首就戮,有同群羊之见猛虎,其无胆勇,据此可想。为今计莫若藏踪秘迹,使虏不得窥觇去留。” 

6、天启三年六月,柳公亮自毛营还,向朝鲜国王汇报说:“以其兵力观之,似无剿胡之势。张晚去时结阵以见之,而军皆疲劣。虽或见小利而动,恐难举大事耳。”

7、崇祯二年,朝鲜特进官李景稷说:“毛之军势疲甚,其意只欲安座岛中,享其富贵而已。”

8、《李朝实录》对毛文龙开镇八年总的评价是:“蛰居孤岛,徒事张皇,”“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

9、谈迁撰《国榷》,对于“斩帅”是持非议的;然对文龙的所谓牵制,却不敢恭维,他说:“将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响也”。他还特地引用姜曰广的话说:“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东江之师,非荒忽苑在,胡马久蹴之,同铁山尽矣。”

10、即使是后来以“擅杀大帅”的罪名,参与迫害袁崇焕的王永光,也曾不得不承认:“海外之师为牵制也,有须弥岛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报,以牵奴者而牵于奴,文龙伎俩已穷。”

概括的太精妙了,“以牵奴者而牵于奴”,这正是对毛文龙的所谓“牵制”最真实的写照。  
 
毛文龙的必死之罪

大量事实证明,文龙自据有东江后,独霸一方,骄横跋扈,其后更背着朝廷,一再进行通敌叛降活动。袁崇焕在斩毛文龙时所宣布的十二大罪,并非什么凭空捏造或随意上纲,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罪之一:“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

1、毛文龙自称拥兵二十余万。朝中对此极表怀疑,天启六年,姜曰广、王梦尹奉诏出使朝鲜,准备到毛营阅视,毛文龙却口出悖言说:“阅不阅在我。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也。”姜、王回朝后疏言:“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为二万八千人。

2、《国榷》也承认:文龙“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3、朝鲜方面也曾指责说:“毛都督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

罪之二:“说诳欺君,”杀降冒功。

1、文龙入据镇江之初,即遭后金还击,“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但毛文龙匿败不报,为登莱通叛王一宁告发,由于毛文龙“媚魏忠贤为奥援”,王一宁反被诬,逮治论死。

2、天启四年,“时秀水谭昌言为登莱参政。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药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

3、同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袁)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后来,袁化中被拷死狱中。

4、天启五年八月,户科杨文岳曾就毛文龙献俘七名,途至广鹿岛又换回六名一事,上疏参驳说:“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解来,忽然解去,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后换者,不知何处解来?支吾不一,真假莫知。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

5、对于毛文龙的冒捷献俘,不仅“中朝颇知其妄”,朝鲜方面的记载也是明确的:“(李)廷龟曰:(毛)都督不修兵器,不炼军士,少无讨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闻天朝,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罪之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毛文龙公然叫嚣:“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联系到毛文龙曾于崇祯元年春突然拥兵至登州,声言索饷;以及他致皇太极的私通信件中有“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之语,可见事情并非偶然的巧合。 

罪之四:“交结近侍。”这也不是指魏忠贤专权时期的一般应酬,而是指派遣心腹,“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实质是结为团伙,即所谓“文龙与魏忠贤相因而相藉者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袁崇焕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毛文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