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u >> 俞可平 >> 正文

 

[图文]俞可平:中国民主政治将沿三条路线稳步推进

可平:差额选举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1987年,差额选举首次进入十三大,并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七大,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都采用差额预选办法选举产生候选人名单。近些年,差额选举,在地方干部选拔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共产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聚集了广大的社会精英。没有党内的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句空话。我们通常说民主有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30年来,党内民主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例如,逐步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党委重大事项的票决制、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两票制”选举、纪检巡视制、党务公开制度、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等等。
民主增长:要突破不要突变
□罗马不可能一夜建成,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
□中国民主政治将沿着三条路线稳步向前推进
记者:在民主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上,我们有哪些经验值得肯定?
俞可平:这方面的经验,同样是30年民主存量的一部分,值得总结。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论断,把民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这些年,我们搞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是个好经验。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主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民主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罗马不可能一夜建成。基于对民主发展模式的认识,我提出了增量民主的概念。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中国的民主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记者:“增量民主”这个提法颇受大家关注,您有更具体的设想吗?
俞可平:以一个学者对政策的判断,在可见的将来,中国民主政治将沿着三条路线稳步向前推进。
第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动全社会民主,是推进中国民主的现实道路。
第二,逐渐由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一些重大的改革将通过基层试验,逐步向上推进。
第三,由较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民主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
俞可平:民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美国国土面积和我国差不多,人口是我们的零头,文化传统不一样,国情不一样,民主的模式也不一样。
中国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但我们不排斥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国家在政治文明方面的优秀成果。事实上,我们很注重吸收国外的民主经验。民主就是个外来词汇。这些年,像行政部门的“一站式”服务、听证会、论证会等,都是从西方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