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u >> 俞可平 >> 正文

 

[图文]俞可平:中国民主政治将沿三条路线稳步推进

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公民参与新形式正在出现
记者:最近,重庆处理出租车停运风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面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座谈。这是不是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当然是。公民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主动听取公众意见,是公民参与的一种方式。
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可以说,没有公民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公民参与本身就是公民的价值和美德。
记者:公民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我们为扩大公民参与做了哪些事情?
俞可平:扩大公民参与,中国在三个方面进步明显:第一,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如,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扩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的范围。第二,推行重大政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国务院带头,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都采用了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例如,北京市的烟花燃放政策,由完全禁放改为适度限放,就是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第三,政府就重大事情与人民群众进行协商对话。比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地方政府就一些重大问题召开公民座谈会,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
记者:中国网民有2.53亿。一方面,网民积极在网上发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来交流,这是中国政坛一种新气象。这是否意味着公民参与有了新途径?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俞可平:公民参与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新的公民参与形式正在出现,如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政府官员与公民进行对话交流有了新途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新兴的公民参与渠道正变得日益重要。
记者:如何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要注意处理好公民参与中的问题,一个是公民缺少参与热情,一个是公民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求,但缺乏通畅的合法参与途径。要使公民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有利于维持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拓宽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则要规范参与的行为。
上下互动: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
□在一个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大国推行民主,上下结合才是正确的道路
□没有党内的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句空话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民主是由上至下推行的。只有先从高层搞民主,才能健全民主。
俞可平:近代以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不止一次地尝试所谓自上而下的“民主政治”,其教训值得认真思考。在一个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大国推行民主,上下结合才是正确的道路。必须上下互动,由下而上与由上而下同时进行。
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是现阶段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两大重点和突破口。基层民主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政治权利,是全部民主政治的基础。党内民主是权力核心层的民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使民主逐渐向上推进;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使民主从权力核心向全社会推进。这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线。
记者:说到基层民主,国外强调自治。我们的村民自治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俞可平:是的,1998年,我国通过村委会组织法。农村逐步实行村民自治,国家权力机关不再直接管理农民事务,村干部完全由村民自由选举产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2007年底,建立了61.3万个村委会。中国13亿人口,8亿是农民。这个制度相当了不起。
记者:2008年3月,南京市16名市管副职干部通过电视演讲答辩,竞争4个正局职位。说到党内民主,老百姓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比较关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俞可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俞可平:中国民主政治将沿三条路线稳步推进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