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8:00阳光卫视主席杨澜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是聊天的全文,主持人刘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了杨澜女士来新浪网和大家聊天。下面请杨澜女士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杨澜: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新浪网和大家交谈。最近真是非常忙,所以有时间跟大家直接地谈话,我也觉得非常高兴。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希望大家都能够非常开心。
网友:杨女士,您在前不久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首富之一,您有何感想?
杨澜:首先这些名单恐怕离完全的准确和完整还差得很远,我相信在中国很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商人也好,一般的人士也好,都是比较低调的,象我这样那么高调,肯定是不好的事。但是有一点,阳光文化从开创开始能得到这样的关注,我觉得头还是开得不错的。从我个人来说,所谓的这种财富其实都是股票市场上的纸面价值;从我和我先生来说,我在公司也只是拿我作为一个主持人和制片人的收入,而我先生就认为公司在没有盈利之前是不拿工资的。所以对于我来说,也没有觉得这些钱会改变我个人的生活和平时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一个事业来说,有这样一个开头,我觉得非常高兴,而且希望公司的运行能够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的员工,因为大家都有公司的股份,我希望他们都能发财致富。
网友:从主持人到跃身商界,您是怎么适应这个过程的?
杨澜:说起来好象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不能靠情绪和感情做事情。因为主持人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比较感性地考虑问题,但是在经营一个公司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个转变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不容易的。比如说如果你发现了某一些员工,可能你们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但是某一项工作他不能按照预定的要求完成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是怎么样跟人家沟通这种事情,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在学习。
网友:我一直很喜欢看你主持的节目,特别是你的《正大综艺》,后来留美了,但是为什么后来没有回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
杨澜: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其实也一直在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合作,我当时从美国回来以后,因为先生的家也是在上海,他的事业也主要是在上海。所以对于我来说,在北京从事一个每一天都要做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网友:您有没有碰到逆境的时候,在您最悲观的时候,考虑过放弃吗?
杨澜:逆境每个人都会经过,我也绝不会比别人少。不管是得意的时候还是悲观的时候,都要了解自己最需要什么,如果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比较明确的话,就知道如果你放弃的话,自己也会不开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成功和失败可以看淡一点。
网友:你曾经说过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很苦的,但是无庸置疑,那段时间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是怎么渡过那段时间的?请你介绍一下。
杨澜:在九十年代初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不太一样,那时候绝大多数的家庭应该说都没有什么积蓄,在一个很好的大学里上学,经济上的压力比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要大。虽然我非常幸运能够有谢国民先生支持我的学费,但是依然会有经济上的压力,这是一方面。但是你要知道,作为一个学生来说,需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学习当中去,不能为这些事情所牵累。
当时是要重新适应环境。不过在当时,我觉得比较大的难度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记得我是90年大学毕业的,那时候我们大学的论文差不多都是用手动的打字机打的,我记得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她的男朋友是北大的一个研究生,能够用电脑打论文,都让我们羡慕不已,如果老师改一句话的话,他不用把这一页字重新打一遍,改几个字就行了,非常羡慕她。我到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的时候,我请教人家的都是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怎么样打开微软的视窗,非常愚蠢的。但是当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一个毕业的留学生给了我一个286的电脑,我有一次晚上打到差不多三四点钟的时候,就死机了,也没有存盘,我就哭了,因为第二天要交论文,而且前面写过的东西都想不起来了,当时就觉得末日要到了一样,但是还是要擦干眼泪重新写出来。这番经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后来毕业的时候,我在全年级的成绩排到前百分之五,最高的成绩是四分,我平均成绩是三点八,对过去的奖励等等都要珍贵,因为是付出很多才得到的。
网友:是什么动力使你抛弃国内的东西,而选择出国?
杨澜:与其说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不如说想要扔掉什么东西,我不愿意重复过去的生活,但是当时的工作环境和压力,都让我处于一个不断重复自己的过程,很多的晚会节目,很多的社会活动,如此这般,我就觉得年纪轻轻的不应该这样生活,我希望能够过得更充实一点,也希望学更多的东西,也去看看这个世界吧,因为自己的圈子还是太小了。
网友:在您做阳光卫视之前,怎么开始自己的事业的,最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切入点?
杨澜:做历史文化和人物的节目一直是我愿意做的,有些人觉得我变换工作环境比较多,但是我要干的事情从来没有变过,做正大综艺的时候,我非常喜欢那个节目,也是因为它带有一种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不是简单的娱乐和表演性的东西。
后来在凤凰做杨澜工作室,我也喜欢做人物访谈,不单纯是新闻报道型的,而是做深入的人物的访谈和对世界的深入的探讨,这和我现在做的阳光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只是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