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里士多德论“存在”
|
个一、是个存在;这些事物无一需要它们之外的另外何种原因而是一、是存在,每一者直接地就是一、是存在。短短几行中出现三次“直接地”(euthus)意为“单凭事实本身”,实体之存在乃是直接的事实,可以说无须言说,而存在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述词,离开了真实的事物便无从谈起。人们说的是存在,想到的却是这些事物,错误地以存在为实体的对等物。 因此,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正面论述实际上把“存在”现象学地消解在了实体、性质、数量等的序列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没有关于存在的学说。 五 结束本文之前,有必要讨论一下希腊文中的“存在”及其翻译问题。希腊文中并无名词形式的存在概念,动词eimi既可作为实义动词“存在”,又可单作系词“是”,这种二合一给希腊哲学及其研究带来了极大麻烦。eimi的中性分词on,不定式einai,单数第三人称直陈式esti加上冠词to后构成相当于名词形式的“存在”或“是”,例如《形而上学》第5卷解释“存在”辞条时就使用了to on,to einai及to estin。亚里士多德(大致是出于习惯地)沿用eimi及其变形来表示事物之存在,即承认其实义用法,十分自然地用onta(复数形式的on)来指众多存在物,但他激烈反对加上冠词to后似乎自成某物的“存在”,尤其是最接近名词的to on。 英文以being译on应当说十分工整,很长时间里也不加分别地以它译to on,不过另外一些译法如that which is,what(there)is,existent等更见贴切。再及以to be译to einai,以is译esti,尽管is与esti词根相同,然而在通常的英语中并不表示“存在”,可以说是专门翻译希腊哲学的结果。英文中专门的动词exist来自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尽管有其同根字eksistasthai,但此字本无“存在”之义)。英语已经很难译解“存在”与“是”二合一的eimi及其变形,但毕竟有着构词法及句法上的相近,而且还有字首大写、斜体等手段表示非常含义,相比之下汉语就难办多了,国文中原无专门的“存在”概念,“是”又与“存在”完全挂不上钩。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希腊哲学中的存在概念讨论颇多,一个明显的倾向是以“是”代替“存在”来译being及on。王太庆先生经过国文方面的详细考证,不久前撰文认为不能以与时空有关的“存在”来译being及on,建议改译“是”,并很有见地地提出另用“是者”来译to on 。[4]笔者认为,“存在”一译固有不足,“是”却无法表达on及being确有的实义“存在”,况且还有国内读者的接受问题。暂时恐怕只好在不同地方或译“存在”,或译“是”。这种分离源自语言差异,未必能通过确定一个更合适的统一译名来加以克服。 本世纪以来一些哲学家、逻辑学家以另外的方式来看待存在难题。弗雷格和罗素指出,自然语言中有关“存在”(being)的语词如is,ist,esti等,实际上有表述的、存在的、同一的、属类的四种含义或用法,混淆不同含义就会导致哲学错误。这种观点被运用到了希腊哲学研究中。近期来J.亨迪卡等希腊学者开始致力于摆脱弗雷格和罗素的影响,认为存在概念在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把存在问题归因于语言误用的还大有人在。 语言方面的考察对于我们明了问题背景无疑有帮助,但很难认为本体论问题可以完全或主要地归结为语言问题。过分偏重于语言考察、文字分析反而会对问题及思想研究形成妨碍。 本文表明,亚里士多德对存在(to on)的否定尖锐而深刻,其哲学立场令人同情。尽管不能认为这样就圆满地解决了存在问题,但主张本体论以至哲学以“存在”为唯一或最高对象的人至少应当认真考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否定长期受到掩盖而为人忽视,对于哲学史研究来说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无论如何,存在问题涉及到的语言(思想)与实在(事物)的关联不断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受到关注和探讨。在笔者看来,为亚里士多德所揭明的存在概念的奇异性——它什么都指而又什么都没指——迫使我们从根本上考察语言究竟是如何在表达实际事物的,愿意的话,亦可称之为考察语言在本体论及哲学中的位置。 注释: [1]此文最先发表于《求是学刊》1998年4期,标题为《“存在”(to on)是什么?》。2000年苗力田先生逝世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为纪念苗公编辑出版了《思辨之幸福》一书,主要是苗门师徒学术论文选集。作者将此文送编文集,标题及内文亦有较大修改,这里是修改后的文章。――编者注。 [2]参见W.D.罗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1卷,251~253页,牛津,1924 [3]参见R.M.Dancy,Aristotle and Existence,in S.Knuuttila and J.Hintikka (eds.) The Logic of Being,D.Reidel,Dordrecht,1986,P73. [4]参见王太庆:《我们怎样认识西方人的‘是’?》,载《学人》,第4辑上一页 [1] [2] [3] [4]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亚里士多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亚里士多德论“存在”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巫继学:经济学家的智贫与亚里士多德的天份 |
下一篇文章: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