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廖翊
“谢晋走了,我感到非常突然。”著名作家张贤亮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说。虽然远在西北的银川,但张贤亮在当日上午就得知谢晋辞世的消息,这源于两人非同一般的创作关联和情感联系。
“从1981年合作拍摄电影《牧马人》开始,我们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友谊。我是唯一与谢晋合作过两部电影的作家,一部是《牧马人》,一部是《老人与狗》。”
张贤亮表示,作为一个历经磨难、刚刚崛起文坛的作家,自己的创作敢于不断突破当时的禁区,与谢晋的支持分不开。
此后,张贤亮以另一种方式与电影结缘,在银川创办镇北堡影视城,开始了文人下海生涯。这也得到了谢晋的鼓励。
“在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和谢晋每年在北京见面。他让我最感动的是他的人格风范,他对朋友、对祖国、对电影的挚爱让人感动。”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他拍的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是标志性的,如今已成为中国电影经典。《牧马人》在当时创下的1.5亿观众纪录,让后人难以企及。正因为他的电影是如此真诚,所以让观众感动,并产生道德力量。这就是谢晋对电影的贡献。他在创作中对人情、人性的始终坚持,值得每一个文艺家学习。”张贤亮说。
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在赶回上海的旅途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作为他的学生,我认为,谢晋老师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电影看作是民族魂。他的电影充满着责任感,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爱国情怀,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就是一杆旗!”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获悉谢晋逝世的噩耗后给记者发来短信:“万分震惊!谢晋是无可替代的!”
电影《天云山传奇》拍摄于1980年,为当时肃清极“左”思潮影响、拨乱反正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演员王馥丽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宋薇。在她看来,这个角色的意义不只是实现她艺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结识了谢晋这位人生的良师益友。她说,拍完这部电影快30年了,心里却牢记着谢晋当时说的每一句话――“做一个大演员,不能疏忽任何一个镜头”;“拍每一场戏都像是端着一碗水,都得小心翼翼,如果这里洒一点,那里洒一点,戏拍完了就没什么东西了”;“演员要给角色加分而不是减分……”
“其实,这也是谢晋导演对待艺术的态度。他之所以成为大导演,在于他作品的深厚和他博大的胸怀,在于他无时无刻不对艺术倾注无限热情。”王馥丽说,“这对我后来的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领军人物,谢晋最难能可贵的一直保持创作的激情,他的创作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
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文革前还是新时期,谢晋在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经典作品,并成为获得大众评选的百花奖最多的电影导演。”李准说。
“谢晋是一座桥梁,连接了电影和观众,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始终自觉继承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又坚持探索和创新。他始终不忘观众,作品普遍深受观众欢迎,创下了极高的上座率。”李准最后说,“谢晋各方面取得的成功和付出的代价,都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