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郦晓
卫哲成为了上市公司阿里巴巴(1688。HK)的CEO,如果不是因为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对百安居有些感性认识,并一直关注相关资讯的话,我多少也会有些诧异。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他的简历。
一个上海男人
卫哲于1970年出生于上海,具体的生日是12月23日。
中学阶段就读于上海外国语言学校。(ZDNetChina援引的外电强调:这是他职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将他定位在中国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群中。)接下来顺理成章,1989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事管理专业。卫哲在大学实习期间担任了上海万国证券的总经理助理。
毕业后正式进入万国证券。在这一阶段,他显然是碰上了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当时上海万国证券(今天申银万国的一部分)的负责人就是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的管金生。(一些报道会涉及,因为卫哲善于剪报,引起了管金生的重视。)不久后担任上市公司上海水仙的非执行董事,1995年1月任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管金生与327国债事件]
管金生于1988年创办上海万国证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在管金生执掌万国期间,万国证券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40%。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327国债的保值贴补率,即这一1992年2月发行,1995年6月到期的国债不是以原定的每百元面值按132元兑付,而是提高到148元兑付。
财政部背景的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做空。当日开盘,327国债从148.21元一路升至155.75元。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恶意透支交易所国债空单,最后竟以一笔730万口(1460亿元面值国债)的空单将327品种砸至147.4元。
问题在于327国债总面值才750亿元。交易所宣布327国债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万国证券公司面临清盘。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管金生被以渎职、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
面对万国证券公司被清盘合并,卫哲选择了离开,几年后面对媒体卫哲解释,当时属于年轻气盛,不愿接受同竞争对手一起工作的安排。
在万国证券公司工作期间,卫哲通过了国际ACCA财务培训,这同他的下一份工作有关,他于同年11月,进入永道公司,职务是企业融资部经理。97年1月卫哲调任伦敦,担任与普华合并后的普华永道收购及兼并部的高级经理,在这段时间,卫哲通过了伦敦商学院的EMBA课程。
普华与永道合并之后,作出了一些结构上的调整,卫哲认为,这压缩了他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他回到了证券行业,进入当时刚刚成立的东方证券,出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2000年7月,机会出现了,卫哲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加入百安居,之前普华永道向百安居提供过咨询服务,当时百安居在中国仅有一家卖场,一年后卫哲即升任中国区总裁。然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在随后6年间,百安居从5家卖场迅速扩张到55家卖场,员工达到13000名。
卫哲的爱人是其大学同学,《上海经理人》杂志的执行主编,他们有两个孩子。在接受《上海青年报》关于上海杰出青年采访时,卫哲用一句“太太十几年的长线投资造就了我这支绩优股。”,旁人看起来颇有些肉麻的总结强调了两人的默契关系。
百安居的中国逻辑
[百安居与翠丰]
1969年,理查德布洛克(RichardBlock)和大卫奎尔(DavidQuayle)在英国南安普敦市港林路利用一家废弃的老式电影院,雇佣六名员工创建了第一家商店,商店的名字以两个人姓氏的头一个字母组成,即B&Q。
百安居在1979年实现了上市,当时拥有26家门店。1982年并入Kingfisher(翠丰集团)。英国翠丰集团是英国伦敦交易所上市公司,《金融时报》百强指数股。2005年,翠丰集团全球营业额超过80亿英镑,在全球11个国家拥有超过600家连锁店、65000多名员工。
1996年,中国台湾,B&Q第一家英国以外地区的商店开业,取名特立屋。1999年6月18日,B&Q第一家大陆连锁店——上海沪太店开业。正式以“百安居”作为品牌。2003年,中国北京,百安居全球最大旗舰店——北京金四季店开业。
前面提到百安居中国实现了迅速增长,那么今天这一增长可以归于两个方面,业态本土化改良和并购。
百安居最初的立意是,给愿意自己动手组装家具和装修房屋的人提供便利。之前相关的物料和工具只有在建筑批发商店才能获得。由于DIY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翠丰入主百安居后逐步将这一业态推广至各地。
但是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百安居中国并没有延续百安居在欧洲的模式,而是将家装卖场同装修中心相结合,用品牌化的装修中心来带动卖场的销售。实际上,对相当多中国消费者来说,百安居更像是一家装修公司。
百安居中国将这一模式称之为CIY(CreateIiYourself)即为没有建筑装修经验的人提供从图纸、选材到施工全程的支持。今天,卖场同装修中心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业服务模式。
最初的时候存在一些磨合上的问题,因为一站式采购和装修较之传统小型施工队和建筑市场采购的确是贵一些,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时间上的节省是最重要的。百安居的业态吻合了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
2004年年末,百安居以695万英镑,计1亿元人民币购入陷于供应商债务重压下的普尔斯马特在四川、山东、黑龙江和天津的5家门店,随后将其改建为百安居的建材卖场。
而2005年百安居对欧倍德中国业务的并购,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建筑流通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
当时,欧倍德管理层对中国业务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有传闻称这导致了亚洲区首席执行官李凤江的离职,他一度被认为会成为欧倍德全球CEO。但就根本来说,欧倍德母公司德国廷格尔曼集团面临财务上的压力,不但难以继续支持欧倍德海外业务的拓展,而且需要出售一些资产来现金来作选择性投入。
此时,欧倍德进入中国市场已经5年,拥有13家门店,并且另有5家门店计划在当年开张。此次交易涉及约8500万英镑(约1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净值。百安居以溢假收购,具体价格不详。并购欧倍德中国之后,一夜之间,百安居的门店数量从23家跃升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