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T >> tian >> 田波 >> 正文

 

田波院士:铸一柄降伏病毒的利剑

   3月19日,在武汉和纽约举行的“异地同题”新闻发布会,使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武汉大学的SARS病毒研究。这是继世界上首次在实验室合成抗SARS多肽药物后,中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田波,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夏庄村,少年时经历的一件事令他终身难忘:一天,他经过村头的庄稼田,看见他熟悉的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汉子在田边抱头痛哭:他家的庄稼因为植物病毒的侵害几乎颗粒无收。这给田波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那时起,他就立誓,要做一名杀毒灭害的植物卫士,为父老乡亲和千千万万的农民造福。


                               矢志报国:投身病毒学研究
    1954年,田波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田波是有名的“安(心)钻(研)迷”。他淡泊名利,不急功近利,沉醉于攻克一个个病毒堡垒的战斗中。他说:“我是农家子弟,从小吃苦受累惯了,条件苦点、差点没什么,我只想多学点东西、多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在中国科学院,他做了8年研究实习员、16年助理研究员,1979年1月才晋升为副研究员。
    正是凭着这种甘坐冷板凳的执着精神,他对中国的植物病毒、类病毒和生物工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学术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功底,一系列科研成果“喷薄”而出:1983年,他带领的科研组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获得成功,该成果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带领制定的“马铃薯无病毒原种生产原理和技术”,已经在我国50%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上推广,他以分子生物学研究阐明的病毒结构与功能理论为指导,所设计的各种基因工程抗病毒策略的成功,使分子植物病毒学研究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1981年至1993年,他先后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英国苏格兰作物所做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在外国同行眼里,这位中国来的田波先生“惊人地勤奋”。在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时,他从事的是卫星RNA温度梯度电泳研究,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了2篇论文,优异的成绩令同行们刮目相看。美国、英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用优厚的条件盛情挽留,他都一一婉言谢绝。每次他的回答都是:“我是中国农民的儿子,我非常热爱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就像植物有自己的根一样,我的根在中国。”
    1986年5月,他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不久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被推荐为美国病毒学会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国际类病毒工作组成员、《中国病毒学》刊物名誉主编、中国病毒学会副理事长。


              融身武大:催生出国内一流艾滋病研究中心
    在人们认为他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却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把研究的兴趣转向了动物和人的病毒,以及抗病毒的药物。对此,他的解释是:“现在无论是国家战略需求,还是世界科学前沿,都已不再是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之类,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现代病毒。我通过自己的工作发现,近3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竟然有20多种突发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病毒疾病!既然我的科研生涯决定了我的一生都要与病毒打交道,就要有足够的勇气向新出现的现代病毒宣战。”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使命感的驱动下,田波率领科研人员开展了多项国家基础研究重点发展规划课题,这些研究刀锋都直指影响人类健康的现代病毒。十余年来,他带领科研人员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鱼出血病病毒、乙肝病毒等展开了广泛研究,并已开发出多种专利药物。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当他听说河南等地的农民因生计卖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情况后,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他决定开展艾滋病研究,竭尽所能为父老乡亲们解难。
    2002年春天,田波院士被求贤若渴的武大校领导请进了这所百年学府,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校还满足他的要求,投巨资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先进、全国高校惟一的P3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田波院士平均一个月要到武汉大学一次。田波院士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研究态度、谦和的为人给大家树起了一个标杆:因工作原因,田波需长期往返京汉两地,一般由夫人陪同。因田院士身体不太好,所以选择乘坐飞机抢时间,而夫人乘坐火车。按道理给田夫人报销一点交通费不成问题,但田波从没做过。一次,他拿到一笔20万元的提成,他当即拿出10万,分给他的研究生做生活补贴,又拿出8万分给两名从海外归来的学者,剩下2万元捐给了生科院作为科研基金……由于田波的人格魅力和威望,很快就有三位海外学者和几位著名的客座教授到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工作,其中包括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教授、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创始人何大一教授的两位助手。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一跃成为国内一流的艾滋病研究中心。
    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在“华中地区和中国HIV-1流行规律及遗传变异的研究”和“艾滋病病毒中国流行株的侵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出我国中南部地区,像河南、河北、湖南、江西这些地区所流行艾滋病的病毒毒种是属于哪个类型,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并申请了三项抗艾滋病医药技术专利。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田波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田波院士:铸一柄降伏病毒的利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