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波院士:铸一柄降伏病毒的利剑
|
抗击SARS:他跑在了世界最前面 2003年春天,得知中国南方开始发生SARS疫情之后,田波以科学家的敏锐眼光觉察到此事非同小可,提醒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现代病毒研究中心两地研究人员,要更加密切注意国际科研动向,同时抓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抑制物研究。 2003年4月中旬,国际上的SARS病毒全基因序列公布后,田波带领研究小组立即对SARS病毒进行了蛋白序列研究,发现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与其它囊膜病毒类似。因此,他们当机立断,尝试着将合成多肽阻止囊膜病毒的原理运用在治疗非典上。 攻关组在北京连夜展开工作,迅速用基因工作方法构建了编码HR1和HR2多钛的基因。课题组的勇士们日夜奋战,争分夺秒,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田波几年前就患有颈椎病、高血压,2003年春节前又在脚后跟长了骨刺,经常疼痛难忍。但人们看到,年逾七旬的田院士也好像焕发了青春,经常亲临一线指挥,与课题组的同志并肩战斗……课题组苦干三天三夜,终于在实验室合成了极稳定的多肽物。 为检验研制出的多肽是否有效,需要到武汉大学的P3实验室继续开展工作。令武大师生惊异和敬佩的是,携带材料赶赴武汉的竟是田波本人。大家为老教授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的健康担心。那些日子,正是SARS肆虐最甚之时,田院士却不畏风险,往返京汉达3次之多,包括亲自到P3实验室检查工作的安全防护……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肖庚富和郑从义教授为首的攻关组,不惧SARS病毒的高度感染性,身着三层隔离服,顽强地进行着科研“接力”。肖庚富等人在P3实验室从事活病毒操作,每天带三层口罩、穿三层全封闭防护衣呆在缺氧、闷热、呼吸困难的负压实验室,一呆数小时,常常上午、下午、晚上连轴转。就这样,田波率武大专家们日夜奋战在P3实验室,在3周时间内完成了以往需要一年时间完成的工作,拿出了抗SARS多肽物的成熟实验报告。2003年5月27日,世界上首例抗SARS多肽药物在武大P3实验室宣告诞生,它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消息传遍全球,一时间,世人一片惊叹:了不起的武汉大学,了不起的武大人!田波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武大P3实验室创造的奇迹,向世人昭示了武大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卓越的精神和品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农家出身、与病毒作战一生的田波院士,用他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就,继续谱写深情的爱国爱民之歌。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田波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田波院士:铸一柄降伏病毒的利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专访武大P3实验室田波院士:将SARS踩在脚下 |
下一篇文章: 田波院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