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檀道济
|
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此次北伐,檀道济虽然没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敌、军粮已断的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全军而返。实属不易。自此之后,魏人惮惧檀道济的威名,不再轻易南犯。文帝嘉其智勇,进位司空,镇守寻阳。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内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北凉,统一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檀道济与济南的历史渊源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檀道济与济南有着很深的渊源,其著名的“唱筹量沙”事例就和济南有关。“唱筹量沙”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讲的是与北魏的一场作战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檀道济以智退敌的故事,而这一故事发生地就在今济南历城区。 公元431年,刘宋进军北魏,攻占河南后,又被魏军收复。檀道济遂率军北征,与魏军交战30余次,多获所胜。战至历城梁王庄(今山东济南东郊王舍人庄之位置)时,由于魏军力量雄厚,檀道济军资匮乏,打算撤退。此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告密说檀军粮草已用尽,于是檀军内部人心惶惶,皆惧魏军趁势来攻。久经沙场的檀道济聪智多慧,便趁夜间拿沙子当作粮食,边让人来称量,边高声呼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军面前,来探风声的魏军回去便报告说檀军仍有成堆的粮食,檀军无粮的消息是假的。魏军将领听后惧怕,不敢追击,还将告密的人斩首示众。檀军借此安全撤退。这些土堆就是现在的粮冢,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又建檀公祠。明崇祯六年(1633年)记载,梁王庄的“粮冢”原有72个,现今保存3个。此庄原名粮家庄,以粮字沿用为梁字至今。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檀道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檀道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36计》作者之谜破解 南北朝名将檀道济所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