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公元四三六年。祖籍高平金乡,官至司空,永修公。被称为“万里长城”的著名将军。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镇压卢循,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于北伐后秦时任先锋,攻占洛阳,人心归附。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剿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刘宋建国后,官至镇北将军,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派遣讨平荆州刺史谢晦,升任为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公元四三一年,率军攻北魏,粮尽而归,不久进位司空。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而杀害。
檀道济传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世代居住京口。年幼时即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遵礼行事,细心和顺的侍奉兄姐受到赞誉。刘裕起兵时,道济与兄檀韶、檀祗跟随其平定京城,参与军事活动,屡升至太尉参军,受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后秦,道济任先锋,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入洛阳。有人建议把俘虏全部杀掉做成大坟炫耀武功。道济说:“吊民伐罪才是我们要做的事。”于是把俘虏全部释放回家,因此中原百姓感激涕零,民心归附。长安平定后,任职琅琊内史。 刘裕称帝后,他以辅佐之功,进封永修县公,任丹阳尹、护军将军。刘裕病危时,给他配备剑士二十人。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后来徐羡之等人商议废少帝之事,暗示道济入朝,把密谋废黜庐陵王刘义真的事告诉他,道济多次劝阻却不被采纳。将要废帝的夜里,道济进入领军将军府,在谢晦处留宿,谢晦因心事不能入睡,道济躺下就睡着了,谢晦从此对他深为佩服。 刘义隆即位后,赐他一队鼓吹乐队,进封武陵郡公,他坚决拒绝。道济向来与宠臣王弘要好,王弘也很依仗他。刘义隆将要杀徐羡之等人时,召见道济命其西讨谢晦,王华认为不妥,刘义隆说:“道济随人行事,不是首谋,安抚并驱策他,不必顾虑。”道济到京城第二天,徐羡之与傅亮被杀。之后受命与中领军到彦之做前锋西伐。皇帝向道济问策略,他答道:“臣曾与谢晦同随先帝北伐,入关十策,有九条是谢晦所出。才能与谋略确实难于匹敌,但他不曾孤军作战,打仗恐怕非其所长。臣知谢晦之智,谢晦之臣之勇。如今臣奉命讨伐他,一定不必对阵既能将其擒拿。”当时谢晦以为道济与徐羡之等同时被杀,突然听到他统军前来,还未交战就自动溃败了。平定谢晦后,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伐魏,所占之地得而复失,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上争衡,转战至济水上游,当时魏军势大,竟然占领了战略要低滑台。道济统军前后三十余战,大多获得胜利,军至历城时却因粮草不足后撤。当时投降敌军的士兵说军中已无存粮,士卒忧虑畏惧,意志动摇。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少量的米撒在上面。天亮时,魏军看到粮堆,都觉得宋军粮食有余,便不再追击;又认为投降的士兵假传消息,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 当时道济兵力少而弱,军中人心惶惶,害怕敌人追击。道济命令军士全部身着铠甲,自己穿白袍乘车从容突围。魏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逼,撤军而回。道济虽未能扩土,但保得全军而回,仍然威名大振。魏人害怕他,以他的画像来驱鬼。回朝后进位司空,镇守浔阳。 道济在功勋卓著,威望日隆,亲信皆为百战将军,诸子并有才干,朝廷对他非常猜忌害怕。有人说:“怎知他不是司马懿呢?” 文帝刘义隆多年卧病在床,经常病危,领军刘湛贪图权势,担心道济与他不同心,彭城王刘义康也担心文帝去世后,无人再能控制道济。元嘉十二年,文帝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你功高盖主,容易招忌,如今朝中无事召你,恐怕祸事到了。”道济到京城后,皇帝病有好转。第二年春,即派他回镇,还没启程的时候,鹪鹩鸟在船上哀鸣。正好文帝病情转重,刘义康假传诏书令其入宫,结果逮捕下交廷尉,不久把他与诸子共八人同时杀死。当时有歌谣:“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死时,首都建业地震,地生白毛。同时还杀了他的亲信薛彤、高进之等猛将。 道济被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如炬,一坛酒顷刻一饮而尽。脱下头巾扔到地上,恨恨说到:“自坏你家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此事,都说道济死后吴人再不足惧了。从此连年南侵,有了饮马长江的想法。 刘义隆曾问殷景仁:“谁能接替道济之位呢?”景仁答道:“道济因屡有战功而享有威名,别人只是没被任用罢了。”文帝说:“不是这样,从前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侵,后继者又有谁呢?”元嘉二十七年,魏军南侵到国都附近,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色,叹息说:“若道济还在,岂能沦落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