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考试院”院长只是一个闲职,然对于年已76岁的孙科而言,已心满意足了 。
在蒋氏父子严密控制下的台湾,孙科以衰老之躯,积极发挥“余热”。1966年10 月30日,蒋介石寿辰之际,孙科特撰文《总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为蒋介石祝 寿,颂扬蒋介石“继承国父的遗志,完成不竟的事业”,“以中国文化为基础, 其事母孝,对国父忠,于国家民族则显露出大智大仁大勇的德行”。以后凡蒋介 石寿辰,孙科都要撰文祝贺。他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表自己的心得。孙中山 的人口政策、“土地涨价归公”问题,他都阐述得条分缕析、合情合理。但他所 阐述的只是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而不是以“三大政策”为中心的新三民主义。
在台湾,孙科的另一主要活动是主持和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1966年11月 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01周年,位于台北阳明山中山楼的中华文化堂恰于此日落 成,蒋介石出席落成仪式,宣读纪念文,并于同日批准孙科等所提“定国父诞辰 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大幕。
不久,由孙科领衔,王云五、孔德成、张知本、陈大齐等1500多人联名发出一份 建议书。这份建议书表现出孙科等人对恢复葆有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强烈关心与 责任感。
在孙科的主持和推动下,在全台湾普遍设立了“文化复兴运动”机构,并在总会 下设各种专门委员会,台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单位也随即整理翻译出版了大量的 中华古籍,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孙科晚年还有一项活动就是督促、协调台湾文官考试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在他担 任“考试院”院长期间,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务人员考试、任用、俸给、 考绩等法令及施行细则,如1967年实行的“分类职位公务人员考试法”,“分类 职位公务人员任用法”、“后备军人转任公职考试比叙条例”,1969年颁布的“ 聘用人员聘用条件”,“派用人员派用条例”、“政务官退职酬劳金给予条例” 等等。这些法令及条规对台湾行政机构人事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
1969年8月,孙科应韩国邀请参加韩国国庆纪念,在韩国访问了十余天,并被韩国 中央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末,奉派参加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就职 典礼。这是孙科返台后,以台湾官方身份出访的仅有的两次。1970年4月,孙科应 当年就读的母校——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邀请,前往旧金山参加母校建校 102周年纪念活动,并被校方选为外籍优秀毕业生代表,接受了加州大学颁授的哈 斯国际奖。随后,孙科重游美国旧地,对嬉皮士运动蔓延青年间深感不安和不解 ,他以所见美国嬉皮士青年的某些反叛行为表象,认定这场运动具有“复古”的 形态。
1970年孙科已年届80岁,这是他返台定居再任公职的第五年。10月17日是孙科与 其夫人陈淑英八秩双寿日,王云五等发起筹备孙哲生博士学术基金以为祝寿,蒋 介石夫妇等台湾政要2000余人亲往孙科住所致贺,宾客络绎于道。台湾60多个团 体并为孙科发起祝寿晚会,假中山堂“光复厅”举行,场面之热闹,为孙科晚年 生活中最富色彩的一幕。进入1970年代后,孙科继续参加各种会议,发表演讲, 配合蒋氏父子在台湾推行的各项政策。1971年10月28日,孙科主持国民党第十届 中央评议委员会临时会议,就台湾国民党政权被驱逐出联合国一事作出两项决定 。孙科在开幕词中强调“庄敬自强,处变不惊”,表示要坚定“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的决心,与蒋介石保持完全一致。
1973年2月5日,孙科邀台湾国民党国史馆馆长黄季陆到其住宅,将一大包文件郑 重转交黄。孙科对黄季陆解释,这包文件是不久前从香港带来的孙中山生前给他 的家书、手令等真迹。孙科说,他要有一个交待,请黄代为整理,并全部送交国 史馆保存,以了其多年的一桩心愿。这包文件共有五类:孙中山手令遗墨25件, 孙中山致外国友人英文信6件,中山先生手绘民生主义图说一件,中山先生致孙科 家书4封,孙科与各方函电一束。
1973年3月,孙科最后一次参加公开活动,是日为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及台湾植 树节,孙科亲到台北中山公园,手植一株连翘树,此后即闭门静养。8月23日,孙 科因胃部不适前往台北荣民总院治疗,住院一天后返家。8月26日清晨,突感胸痛 ,呼吸困难,再入住荣民总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衰竭,至9月 13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院,享年83岁。
孙科逝世时,蒋经国等政要也在场,蒋经国等亲自参加孙科遗体移灵活动。次日 ,蒋介石特颁治丧令,称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 义,学术造诣渊深”。蒋介石夫妇合送黄色菊花所缀成十字架一座以致挽,宋美 龄出席瞻仰了其遗容,蒋还特派严家淦、蒋经国等主持治丧。
9月29日,台湾当局为孙科举行了隆重的主祭大会,除蒋介石夫妇未到场外,台湾 全部政要自严家淦、蒋经国以下数千人参加了治丧典礼。一年后,1974年6月1日 ,孙科灵柩从台北殡仪馆移至阳明山双重溪墓园,入土为安。孙科作为一个曾经 显赫一时,活跃于中国现代历史数十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从此结束了他跌宕起伏 的一生。
家庭生活 孙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六个子女。
孙科的妻子陈淑英,生于1893年,她是孙科的发妻,也是孙氏族谱上孙科唯一的 妻子。她同孙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孙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陈淑 英与孙科是表亲,她是孙中山的三叔孙观成、三叔母谭氏的外孙女。1912年孙科 与陈淑英在檀香山成亲,婚后赴美留学,陈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 莱,陈淑英生下大儿子。儿子生下后便去电告知他祖父孙中山,孙中山以国家初 建,百废待新,因之希望国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给大孙子取了个“治平”的 名字。1914年,陈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时,正值窃国大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