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共方面仍惦记着孙科,1956年3月,周恩来在北京会见英国客人马坤,请与 孙科有数十年私交之谊的马坤代向孙科致意。周恩来说,我们不能让孙中山先生 的儿子长期流亡国外,中国政府仍然欢迎孙科先生返国。
然而,此时的孙科似乎已倦于政治,他对周恩来的口信没有作出回应。孙科深居 息影,俨然“闲云野鹤”,在南加州乡间闭门读书,只是由于孙科过去不置产业 ,生活颇为清苦。已无任何固定收入的孙科夫妇与次子治强一家共同生活,依靠 子女的小额接济,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自己种菜,其 夫人陈淑英负责烹炊,孙科则收拾洗涮碗碟,洒扫庭除。甚至有一段时间,孙科 夫妇因经济窘迫只能吃番薯充饥。然而,他每天仍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家中也 堆满了书籍,完全过着一种普通老人的困窘生活。据说有一天他偶然在报上看到 《清史》在台湾出版,非常高兴,马上写信给从前他任立法院院长时的秘书长梁 寒操,托他代购一部。所幸《清史》的编纂者得悉此事,深为孙科的求知欲感动 ,决定赠送一部《清史》给他。这种久于淡泊、生活困苦的状况使他怀念旧的时 光,同时也是年老之故,身躯中所流淌的中国人的血液使他更希望回归“祖国” 。当然,自己的故土是回不去的。而能回去也只是那偏居一隅的台湾了。
孙科已经70多岁高龄了,在他流亡海外的十几年间,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并没有对 他表示出任何关心和重视,孙科也从未返回过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 大陆时代众多的国民党元老全被其“悬置”起来,而在历史上多次与蒋反目的孙 科当然不能在台湾立足。但步入垂暮之年的孙科,蛰居海外,虽然清闲,生活也 颇为清苦,有诸多不便。此时台湾在“山姆大叔”的庇护下,国民党不仅度过了 最初败退台湾的惶急之势,经济也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稳定,孙科于是渐生归台 之意。
1962年9月,为了参加第三十二届“中美文化基金委员会”会议,孙科特地从美国 西海岸来到华盛顿。会议期间,他接受台北一家报纸驻美记者的采访,在交谈过 程中,不时流露出对台湾的向往之情。
记者问:“你在会议中可曾发言?这次会议有什么新的成就么?” 孙科答道:“我们讨论的还是些例行性问题,然后是选举及决定下次开会的地点 。” 记者又问下次开会的地点仍是在华府吗? 孙科马上答道:“不是的,下次开会将在台湾了。”接着大加赞赏台湾的文化水 平很高,不过他对台湾学者的清苦生活有些不满,比如说一位大学教授,每月薪 水听说只有50美元左右,维持四五口之家就比较困难了,可是今天的政府财力有 限,如何来改善,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