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孙科出任立法院院长。他投入很大精力主持宪法起草工作,集中专家 40余人,于2月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自任委员长,张知本、吴经熊为副委员长。
张、吴分别组织起草了两部宪法草案初稿,以个人名义自行发表,听取各界反映 。孙决定以吴稿为本参照张稿加以修订,提出实行内阁制,行政院负责实际责任 ,总统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负实际责任,等等。蒋介石等人大为不满, 遂一再修改,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总统负实际责任,行政会议由总统任主席, 行政院长对总统负责;还将总统选举改为由国民大会代表间接选举产生,并删去 “军人非解职不得任总统、副总统及省长”等条文。宪法草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于1934年10月立法院会上三读通过,之后又送国民党中央审查,又经四届五中 全会、六中全会、五全大会、五届一中全会反反复复修改,把12章178条改成8章 148条,再于1936年5月1日回到立法院作形式上的通过,于5月5日公布。此后抗战 爆发,蒋介石以战时体制为辞,将实施“宪政”束之高阁。1944年1月,张澜在成 都发起民主宪政促进会,讨论“五五宪草”,要求实施民主,促进宪政。孙科也 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权,主张实施宪政。但蒋介石认为条件还不成熟,继续坚持 一党专政。在1946年初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对“五五宪草”进行了讨论,中共和 民主同盟代表提出了许多修正意见。会议通过《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决定组 织宪草审议委员会制定宪草修正案。但蒋介石置政协决议于不顾,在发动全面内 战后于1946年11月召开的国民大会上,自行通过了修改为14章175条的宪法。孙科 主持起草十余年的宪法就此了结。
孙科在主持立法院期间,还在制订民法、刑法、商法及行政、司法、军事、税务 等各项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司法裁判的各种程序和手段方面,能适合 于领事裁判权取消以后违法的外国人受我国法律制裁的需要。
鉴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危机越来越逼近,一贯主张反苏的孙科提出了联俄制日的新 外交思路。为改善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关系,孙科花费了大量精力。1935年他 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会长,积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改善两国关系。抗战爆发后, 孙科三次会见苏联驻华大使,使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很快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为 争取苏联的军械援助和贷款,孙科在1938年1月、3月和1939年4月三次出访苏联, 取得成功。大批苏式战机、大炮、弹药的援助,为抗战初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者做出了贡献。他竭力推动蒋介石改善和发展中苏关系,使抗战前期两国政府关 系比较融洽友好,但他后来终究无力阻挡和扭转蒋介石推行反苏亲美的外交方针 。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科参加了政协会议;1946年10月“制宪国大”任主席团成员 。1947年4月国民政府改组,蒋介石任主席,孙任副主席兼立法院长。1948年3月 “行宪国大”,蒋介石当上总统,孙科被提名参加竞选副总统。孙原本嫌副总统 是个吃闲饭的差使,还不如当立法院长实在。后经蒋说服,并许诺选副总统后仍 可兼立法院长,乃参加竞选。蒋介石玩的却是以孙科制衡李宗仁的把戏,然而孙 科竟愿意接受,也令许多人包括他的僚属大为费解。经过四轮选举,虽有蒋介石 及其部属支持,孙科终究抵敌不过李宗仁而落选,仍任立法院长。1948年11月, 孙科被蒋提名出任行政院长;在蒋介石下野后,他于1949年2月5日将行政院迁往 广州,对代总统李宗仁持不合作态度。孙科甘当蒋手中的牌,去阻挠当时和谈的 进行,是想报复一下李宗仁,同时也因自身的政治理念所致,即他从内心深处不 信任、不赞成共产党。李宗仁虽是军人,但因涉政多年,其目光还是敏锐的,头 脑也较清醒,他主张和谈还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孙科作为行政院院长同代总统闹 矛盾分裂,既不合理更不合法。尽管许多传记材料都称赞他“临危受命”,实际 上他在危难之时并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相反起到了一种为一己之私而不顾“ 国家”的破坏作用。因而,他在李宗仁的质问下理屈词穷,最后不得不将行政院 迁回南京,随即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转至香港暂居。离开南京前,孙科与宋庆 龄通了电话。宋庆龄劝孙科留在南京,不要南下。但孙科不愿留下。因为此时南 京国民党政权已树倒猢狲散。而且由于孙科此时在政治上的作为,他已被中共定 为战犯。
海外漂泊 1949年7月,孙科去广州参加国民党非常会议返回香港后,意气消沉,认为“大局 已无法挽回”。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飞往台北,没有通知孙科赴台。1950年 夏,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国民党改造运动,也未通知孙科参加,仅由洪兰友向其通 报情况。孙科向洪兰友表示,国民党应当改造,但在改造之前应召集全体中央执 行委员开会议决才算合法。不久,台湾的报纸便出现了攻击孙科的报道。也有小 道消息传孙科将来台湾任“副总统”,于是有关方面对孙科来台便竭力防范。孙 科意欲申请赴美,但台湾当局不给他发放护照,无奈中只得暂住香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