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燧取火
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古老传说。据《韩非子·五蠹》和《白虎通义·号》记载,曾经有一位圣人钻燧取火,教民熟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另一些古籍记载,伏羲氏、炎帝、黄帝等也曾利用火来为民造福。
《绎史》卷三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羲“禅于伯牛,钻木作火”。袁珂《中国古代神话》说.伏羲又叫庖羲、炮牺,含义就是“养牺牲以充疱厨”、“变茹腥之食”的意思。而且,伏羲是雷神的儿子,雷电会造成熊熊大火,把取火的发明归之伏羲更为妥当。
另一种说法,出自《管子·轻重戊》,云:“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而天下化之。”这样,黄帝也成了钻燧用火的圣人。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左传》。《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炎帝氏以火纪”;《左传·哀公九年》亦载,晋国 史墨为赵鞅占卜,有“炎帝为火师”之语。《论衡·祭意》中也有炎帝作火的类似记载。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认为炎帝是一位钻燧取火的圣人。今人刘城淮《中国上 古神话》因此还主张,炎帝作火的神话到后世演化成燧人钻燧取火的神话。
燧人氏
燧人氏为古羌戎的一支,祖居昆仑山,古羌戎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又名燧家氏,是人工取火、用火、从渔猎游牧走向半农、半牧的前期时 代的氏族,其代表氏族是弇兹氏,其次是盘瓠氏,是为伏羲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所以也可称为前伏羲时代。燧人氏不仅用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用大山榑木观天测星 定四时的太阳历,根据河图、洛书制定的以右枢(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星象历,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搓绳的妇女名织女,第一位织女就是弇兹圣母,初创八索准绳、圭表记历。燧人氏又称“燧人”。《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
关于火祖燧人氏取火的说法,也有两种。人们认为《韩非子·五蠹》的历史记载较为权威:“民食果蓏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关于燧,有人说是燧石,有说是燧木,所以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说,远古时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称“燧明国”。《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有人考证,燧明国其据地为邰,所依之山为崦嵫。那么邰是在陕西武功县,崦嵫是在甘肃省。又说燧是燧石。今河南商丘就没有采取钻木取火之说,而流传“燧人击石取火”的活神话,采取击燧取火之说。击燧石取火的方法从远古到解放初期,在商丘一带的农村一直沿用,只不过先前的以石击燧石,到后来改成了以铁击燧石,名曰“火镰子”。
关于火神阏伯掌管火的问题,史书记载和民间的传说是不一样的。根据史书记载,阏伯在商丘做火正,主要是观察 和祭祀火星(商星),阏伯台其实就是观星台。因为那时候人们对星宿看得非常神秘,认为战争和灾祸与火星的位置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就让地方上地位最高的人来 管理有关火星的事务。然而民间的老百姓却认为阏伯是掌管火种的大官,他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烧尽人间“不良材”。所以人们敬仰他,尊崇他,把他视为火神。 在一幅对联中写道:燧人取火济天下,阏伯司火照神州。阏伯被人们誉为火神,而燧人就是火祖。
我国关于人工取火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改火”就是说一年四季采用各种不同的木头取火,春用榆柳,夏用枣杏,桑柘,秋用柞木酋,冬用槐檀。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韩非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蔬(应是草头下面两个瓜并排,读luo,瓜类)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周礼·含文嘉》)。
唐代文学家王起写过《钻燧改火赋》和《取榆火赋》,生动地描绘了古人钻木取火的情景。《钻燧改火赋》说; “尔其始也,命工徒,案林麓,选槐檀之树,榆柳之木,斩而取也,期克顺于阴阳,钻而改之。”又说:“尔其钻也,势若旋风,声如骧雨,星采晨出,萤光夜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