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本来处境最为狼狈的安庆绪,前些天的一场狂风是老天爷对他的赐福,不仅吹跑了几十万官军,为自己解了围,而且从郭子仪军营中搜寻了六七万石粮食,对于忍饥挨饿几个月的士卒和百姓来说,天下再也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礼物了。安庆绪见大家吃饱肚子,人心日趋稳定,就和孙孝哲、崔乾这两位关系最亲密的将领商量,既然史思明没有积极主动地支援自己,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实践以前的许诺。孙、崔二将心里发怵,建议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没想到安庆绪一开口,大多数将领都反对,看来他们都愿意接受史思明的指挥。
这一情况及时地传递到史思明的耳中,他自然十分高兴,不过他挺沉得住气,既不主动与城内的安庆绪对话,又不去追赶南逃的官军,只是每天都让士兵吃饱睡足,养精蓄锐,伺机再战。
安庆绪的谋士张通儒、高尚畏惧史思明的能耐和实力,主张搞好关系,于是提出建议:
“史王远道赶来救援,我们没有表示任何谢意,这在情理上恐怕说不过去吧。”
安庆绪思忖一番,说:“那就劳你俩代我去走一趟吧。”
史思明一听通报,立即出帐迎接,既隆重又亲切地接见了张、高两位使臣。他侃侃而谈共叙旧情,说到动情之处淌下两行热泪。两位大使见史王如此通情达理平易近人,更加产生崇敬之心。史思明在分手时让他俩带走一份厚礼。然后他耐心地等了三天,安庆绪还是没有前来会晤。史思明仍然不动声色,在部属面前没有流露丝毫的不满,暗地里却召见安太清,让他出面去做安庆绪的工作,指出实践诺言与否的利害关系。安庆绪考虑再三,强兵压境,还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吧。于是就派遣安太清向史思明送表称臣,并请他不带武器来邺城接受大燕皇帝的玉玺。史思明把表看了几遍,为难地说:“这样做合适吗?”同时向身旁的将领展示安庆绪的奏表。大家异口同声高呼:
“大燕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思明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对安太清说:
“如果要我接受安庆绪的君王之礼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的希望是跟他结为兄弟之国。遇到困难时进行藩篱之援,与唐室鼎足并存,这样是最好不过的了。”
说罢将封表让安太清带回以示诚意。安庆绪听了安太清一番加油添酱的汇报大喜过望,为自己存有戒心而深深内疚。他提出最好举行一次歃血为盟的仪式,史思明得知后欣然赞同。于是安庆绪在三百骑士的护送下来到史思明的营帐前。只见四周布满全副武装的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安庆绪感到蹊跷,抬头一看,只见中军主帐门里面,史思明高坐胡床,大声喊传安庆绪入见。安庆绪发现中了对方圈套,但要退出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以柔克刚趋步向前跪到在地,行叩拜大礼,嗫嚅地说:
“小臣没有能力继承先帝的事业,先后丢失两都,久久不能击退敌人的包围。幸蒙大王看在先帝的情分上,从范阳赶来救援,把小臣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小臣虽然摩顶放踵,也难回报大王恩德!”
话音刚落,史思明拉长脸猛拍案几厉声斥道:
“要说你丢失两都,还是小事,严重的是你竟敢杀父夺位,干出这种神人共愤天地不容的事。今天我正要为太上皇报仇,怎能接受你这种阿谀谄媚的奉承!”
说罢立即下令将安庆绪和随同前来的四位兄弟,大将孙孝哲、崔乾和开国元勋高尚全部斩首。
由此短命的安氏小朝廷历时三载而夭亡。史思明就这般不折一兵一卒,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叛军内部两个中心的问题。他带兵进入邺城,收降安氏人马,慷慨打开仓库,把财物赏赐给将士们。安庆绪所占有的州县全归属史思明,他的实力又大大增强了。他原本打算西进,但考虑目前的胜利来得太快些,需要巩固一下再向前发展,所以就留下儿子史朝义镇守邺城,自己率部仍归范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