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
(703~761) 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营州宁夷州突厥族中的杂胡。本名窣干。与安禄山同乡相善,亦通晓若干种少数民族语言,为互市牙郎。以骁勇有智计,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所知,任为捉生将。天宝初,累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今辽宁朝阳)军事。曾到长安奏事,唐玄宗很赏识他,赐名思明。迁大将军,北平太守。天宝十一载(752),安禄山荐他为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叛变后,令他经略河北。天宝十五载,思明攻陷常山(今河北正定),执太守颜杲卿。后李光弼、郭子仪军至河北,屡败思明。此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被安军攻下,不久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郭、李引军赴灵武,河北十三郡复尽陷于思明。安禄山任思明为范阳(今北京)节度使。至德二载(757),思明率兵十万围李光弼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安禄山被其子庆绪所杀后,思明归守范阳。同年冬,安庆绪败退邺郡(今河南安阳),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遂遣使赴范阳征召精兵,并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并与安庆绪遥相呼应。乾元二年(759)三月,思明率军增援安庆绪于邺郡,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军,随即杀安庆绪,还范阳,四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同年九月南犯,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洛阳。上元二年(761)二月,败李光弼军于洛阳西北的邙山,唐廷震恐,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屯兵备御。思明素爱少子史朝清,欲立之为太子,这时遂命长子朝义攻陕州,不克。思明便一再声称要斩朝义,三月,为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