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短评
向邵逸夫致敬
文/卢愉霞
101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年龄。在这样一个高龄下,邵逸夫依然心系祖国、心系灾区。在灾区人民最困难时,他没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没忘记作为一个爱国慈善家的责任。其热心公益的做法,不仅是一面树立在灾区人民心目中的旗帜,更像一棵参天大树,在国人心目中耸立,成为一个标杆尺度——因为他让更多的后来者懂得如何以此为坐标,去丈量、设计自己人生坐标。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向邵逸夫致敬。
邵逸夫并非是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数年如一日地把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履行一个企业公民的职责。在天降大灾、举国同悲的时刻,面对一片废墟,想必众多的企业家,都会选择以实际行动以表关注与哀情。如果你们愿意成为这其中的一员——不仅希望因此能为远方的苦痛捎去一份轻抚,也希望能在此寒冷中感知到彼此扶助的温暖。那么,在为邵逸夫致敬的同时,请向他看齐,倾囊相助吧。
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个同胞而感到骄傲、自豪。面对他的壮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集体对这位世纪老人行注目礼,向他致敬!
致敬之余,我们渴望社会上能够出现更多的邵逸夫!正因为有了这座精神坐标,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才有更加辉煌的明天!正如央视发表的评论一样,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能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坚持、坚守。我们相信,这永远屹立在人们心头的精神与坐标将像一面旗帜一样永远猎猎作响、飘荡在我们的精神高地上。
邵逸夫档案
邵逸夫,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人。1907年生,香港“影业大王”,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电视(无线)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邵逸夫是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有声电影《白金龙》;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私人拥有量之首。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