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P >> pan >> 潘镜芙 >> 正文

 

[图文]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 潘镜芙

仪、火炮、方位水平仪等)间的精度分配和接口等多次进行技术协调。各个系统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联调试验,做了精度和射击试验。“旅大”级舰成功地解决了舰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的技术问题。由于舰的排水量大,像导弹快艇那样靠操纵舰来瞄准目标就不行了,不够灵活。于是确定采用三联装回转式导弹发射装置,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包括攻击雷达、指挥仪、发射装置等。我们做了导弹武器系统射击精度计算。为考查舰以不同方向和航速发射导弹时,弹会否侧滑入水,在1艘老舰上安装简易发射架,向舰后和舰侧90°进行了导弹模拟发射,试验结果证明导弹发射装置方案可行。为考查导弹发射时燃气流等物理场对舰面人员和设备的影响,用小生物等做了危险射界试验。

  记者:当时为“旅大”级装了哪些电子设备?
  潘总:为“旅大”级安排了球鼻首远程声呐、攻击声呐、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对海警戒雷达、炮瞄雷达、数字指挥仪等新型电子设备的研制。为使这些电子设备顺利上舰,安排了球鼻首采用玻璃钢等结构材料的透声性能对比试验。这些我国第1代舰载电子设备都是在经过不平坦道路,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后,才得以在舰上成功使用的,他们为我国水面舰艇以后性能较好的舰载电子设备研制,走出艰难的第一步。
  我还要说说动力装置。“旅大”级上采用的是蒸汽动力装置(汽轮机、锅炉等)是按苏联资料由国内单位仿制的,这条生产线经国产化后不断改进提高,迄今仍是我国舰载大功率动力装置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考察国产动力装置性能,装舰前在陆上动力站进行了最大功率和超负荷运行试验。蒸汽动力装备的性能和舰上鼓风机布置及进风管道设计密切相关,开始时设计不佳,锅炉供风量不够,不能完全燃烧,动力装置功率上不去,后来对进风管道取多个方案,做风筒模型试验,以最佳方案装舰,使舰达到全航速。机炉自动调节采用机械-液压式(工作水)自动调节系统,自动化水平差,后来在改进型舰上由国内研究所作了自动控制改进。

  记者:“旅大”级首制舰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潘总:从1966年下半年到1970年下半年,都是在搞设计、搞技术协调,1968年底首制舰在大连厂开始建造,1971年底交船。由于交船仓促,遗留了许多问题。于是决定1972年起进行扩大试验。我和郑明(后为海军装备部部长)制定了扩大试验的大纲,规模很大。大连海浅,航速测得不准,到舟山再做深水全航速试验。适航性试验又到东海、南海做,因为那里的浪高。水幕试验需要淡水,是在黄浦江上做的。电子武备试验重新深入做一遍。遇到最大的技术问题是电磁干扰,开始时通信只能一条线路工作,不能同时多路通信;雷达通信设备也有干扰。用了2年多的时间做扩大试验,我基本上跟了2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到1974年扩大试验才完成。导弹发射试验时军委叶剑英、李德生副主席都来了,4发4中。

  记者:这一段经历可能也是您一生中重要的一段吧。
  潘总:是啊。第1代舰从无到有,不容易,取得了很大成功,火力强,航速高,但教训也不少。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新研制设备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陆上试验,才能装舰。要不然,新设备没调试好就装舰,出了问题在舰上再改、再调,由于舰上空间小,很麻烦,既延长了舰的研制进度,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记者:首制舰完成后,是不是马上进行了批量生产?
  潘总:不是。1974年底“旅大”级定型。定型后还有两大工作,一是定型整图,二是决定要搞一个指挥舰。为了远程导弹试验的护航,要“旅大”级作护航舰、由指挥舰作指挥。指挥舰主要是要增强通信的功能,还要解决油水补给的问题。

  记者:解决油水补给的问题,是不是就是要建造1艘补给舰?
  潘总:是要建造补给舰为“旅大”级舰作补给,“旅大”级舰也要加装与补给舰的接口。这样一来,原来的设计就要改动。那时李复礼调回上海,从定型整图到指挥舰的设计、油水补给设备改装,都由我总负责。按照国家计划1980年进行远程导弹试验,要做的事太多,3年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与郑明部长商量,改1艘已开工的“旅大”舰作指挥舰。这艘舰就是132舰。事实证明132舰的性能好,技术上过硬。当年我们的编队在太平洋上航行时,外国的飞机都追着拍照,外电有很多报道。外国人说:看来,中国已有能力远航了。

  记者:这真是我们的骄傲。但您觉得“旅大”级给您留下了什么遗憾吗?
  潘总:遗憾是有的。“旅大”级取得巨大成绩,但因为是实现从无到有,回头总结看来,缺点也不少。例如居住性不够,机炉舱温度太高,没有餐厅,战士们吃饭都在甲板上蹲着。舰的长宽比大,超过了12,这对快速性是好,但对刚度、强度、适航性、机动性带来不利。这在后来的第2代舰上就吸取了教训,把长宽比适当缩小。电磁兼容性的改善,隐身性的考虑,在第2代驱逐舰研制时,都作了妥善安排。

  记者:“旅大”级的改型和第2代驱逐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台的?
  潘总:上一个型号是非常不容易的。在1980~1982年曾与英国谈判,准备购买英国的“海标枪”导弹、电子战系统、指控系统,对“旅大”级作改进,后来未能实现。1983年4月启动了国内研制方案,确定为“旅大”的改进型,是为第2代驱逐舰开路的。我们当时抓了两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加强系统研制力量,各所成立了系统室;二是技术落实,把各系统所负责人都集中起来工作2个月,制定了总体方案,对各个系统提出技术要求。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好,“旅大”级的改进型和第2代驱逐舰的研制工作很顺利。

  记者:那在第2代驱逐舰上装备的都是国产设备吗?
  潘总:也不全是。正好赶上80年代初改革开放,可以引进外国设备。我们就引进了3项,一是柴燃联台动力装置;二是“海响尾蛇”导弹系统;三是通信系统。当时压力很大,有人说这是个“八国联军”。我的原则是,既尽可能用国内可以拿到的先进设备,又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同时我还要求引进设备都要有国产化计划,对引进设备确定国内技术责任单位,强调引进是为了提高技术起点,确定国内技术责任单位是为了解决维修保养问题和实现国产化。

  记者:您顶住了压力,做了一项对中国舰艇发展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您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潘镜芙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 潘镜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