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芙,我国著名的军舰设计专家,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湖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三种型号驱逐舰,现为新型驱逐舰(第二代驱逐舰)总设计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型驱逐舰是战术技术性能先进、高新技术密集的水面舰艇,他在主持设计该型舰中的成就是: 提出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舰总体方案,实现了完整的作战指挥自动化,实现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装舰等新技术取得成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 更新设计观念,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不追求单项指标先进,而要求达到全舰有机协调,实现全舰综合性能兼优,舰的总体性能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同类舰先进水平,良好的居住性保证了舰员在海上能长期生活、执行任务。 潘镜芙在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和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将舰上十余个分系统组成综合系统,可做到早期预警、集中指挥控制,使我国水面舰艇指挥控制功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电子和特种装备系统的设计方法。在研制中统筹安排模型仿真实验、系统陆上实验、系泊航行实验,确定新研制系统设备必须经过陆上实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装舰,将质量第一思想贯穿于研制工作全过程,两艘军舰交付海军后不久即分别出访美洲四国和南亚三国,顺利完成出访任务,经受了严格考验。 新型驱逐舰首制舰交付海军后,在海上演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1997年作为我国海军编队主要军舰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和智利。这是我国军舰首次环太平洋航行,总航程24270海里,历时98天,两次穿越赤道和南北、东西半球,航程之长前所未有,也是我国军舰首次到达美国本土。这次横渡太平洋在大风浪中持续航行十余天,检验了军舰的远洋适航能力,证明舰的各项性能都是优良的,舰型又威武美观,受到国际上的一致好评。该型舰2号舰交付海军后1997年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次访问在国外引起轰动,当地人民和华/侨欢呼中国能自行研制装备精良的军舰。 新型驱逐舰对国外的成功访问,扬我国威军威,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具有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军事、社会效益。该型驱逐舰研制成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其研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此之前,他还主持设计了我国海军第一代三种型号驱逐舰,均获成功。 他数十年来为我国海军舰船研制呕心沥血,经常深入科研、生产、试验第一线。他主持设计两代四型驱逐舰,每一型舰在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都成为我国的主战舰艇。这些舰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的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忆旧事, 一时回首背西风。
1996年初春,在台湾海峡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在海军舰艇编队中,充当“领头雁”的是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在现代化武器研制和发展中,新型导弹驱逐舰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战术技术性能最先进的水面军舰。从事这方面研制的总设计师就是潘镜芙。 有船才能生存 潘镜芙,1930年1月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镇一个经营纸业的家庭。父亲搞经营,生活还算过得去,因此,他童年的生活是比较充实的。母亲读过书,有国文功底,写得一手好字。外公还是个秀才。全家人尽力给孩子一种最良好的教育,让他充分地发展。 可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降到每个中国人身上。小镜芙听着父亲、舅舅们在议论:“我们没有军舰可以抵挡日寇”。他从此知道了军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由于局势的变化,潘镜芙一家不得不在太湖水乡辗转。正是这个时候,水和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父母当时有些积蓄,便将细软藏在船上。他和父亲白天不敢上岸…… 童年的逃难经历,使“有船才能生存”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里。 1941年12月8日,他随父母来到苏州,在苏州读中学,那时,由于对文学的特别偏好而忽略了对数理化的学习,致使他有一次代数考试不及格,他难过极了。 一次,上课铃响过之后,物理老师信步走上讲台。 “同学们,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质量大些?” “一样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错了!”老师微笑着讲解说,“空气里称是一样重,因为空气有浮力,而棉花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若在真空中,应该是棉花质量大一些。”老师接着说:“这就是物理。现在再留几个问题供你们思考:船那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上?飞机为什么能飞在空中?” 这些问题对潘镜芙有着无尽的吸引力。在物理老师的引导下,他把自己的心也用到了物理上。他始终记得老师这样一句话:“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因此,从高中开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学科都能均衡发展。终于在高考时考入同济大学电机系。1948年,他又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此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是竺可桢,教务长是苏步青。 大学毕业时,正逢新中国要建造五级军舰。潘镜芙幸运地调入华东电器设计处。从此,他与祖国的导弹驱逐舰结下了不解之缘。 心系驱逐舰 他先是担任扫雷艇的机电部分设计。当时,有几十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撕毁签订的协议,拒绝提供技术,撤走了专家。在“老大哥”的傲慢面前,潘镜芙被激怒了,他说:“中国人是不怕压的。”于是他与同志们一起,开始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