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1952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全军的米格—15歼击机部队全部赴朝参战。华东军区空军也奉命再次入朝参战,并组成了以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为首的前线指挥部。同年9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该指挥部接替空联司的指挥任务,由聂凤智担任空联司副司令员,不久,又决定由聂凤智代替刘震出任空联司代司令员、空联司党委书记。 事实上,这也是聂凤智将军第二次率空军征战朝鲜战场。聂凤智将军第一次赴朝参战是在1951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迫使“联合国军”不断南撤并转入战略防御。美军为了挽回在朝鲜战场的败局,倚仗其空中优势,疯狂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绞杀战”。为了坚决回击美军的军事进攻,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果断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于9月正式参战。时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奉命率领华东军区空军第2、第3、第4、第10、第11及第16师部分飞行员组建轰炸指挥部赴朝参战。 战争对于聂凤智这位15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将军而言并不陌生,在他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曾写下了许多辉煌的篇章,并永远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史册。作为战士,他冲锋在前;作为指挥员,他的部队亦冲锋在前。孟良崮战役中,是他率9纵从山下打到山上,最先把红旗插到山顶;济南战役中,是他的9纵把助攻改为主攻,第一个突入市区;淮海战役中,是他指挥的9纵攻克了碾庄,为淮海大战立了头功;渡江战役中,在第三野战军的战线上,还是他指挥的9纵第一个突破长江天险,拉开解放全中国的帷幕。然而,将军也深知,对于一个刚刚从陆军指挥员改行为空军指挥员的人来说,今天,他所要完成的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聂凤智将军懂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窍门,第一次赴朝参战时,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志愿军空军轰炸部队首次以不同机种协同地面部队作战,完成了对大、小和岛的轰炸作战。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攻占大、小和岛的作战,取得了震惊美国军界和舆论界的重大胜利。 将军再次赴朝参战时,美空军的“绞杀战”被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及防空部队粉碎以后,为了夺回在朝鲜北部的空中优势,开始疯狂地轰炸朝鲜北部的发电站、厂矿、城镇以及重要交通线。面对严峻的形势,聂凤智根据上级指示,对我空军部队的部署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他根据志愿军空军的现有装备和技战术水平决定:稳步提高战术、技术,先打敌小机群,迅速提高作战能力,积极配合友空军打敌大机群。此后,在聂凤智的指挥下,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和敌我空军的具体情况,志愿军空军积极调整战术指导,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 同年10月,志愿军空军开始担任打击美F—86A大机群的任务。此时,正值担负此任务的第3、第12师换装当时较为先进的米格—15比斯型飞机,为了掌握这种飞机的性能,取得作战经验,聂凤智决定,先打几次敌F—86A小机群,然后再参与反击敌大机群的作战。在这一作战思想指导下,我空军先后于10月18日、23日和25日三次与美F—86A飞机进行了空战,第7团刘振兴和第34团苑国辉各击落美机一架。这几次空战,战果虽然不大,却较好地取得了使用米格—15比斯型飞机打敌F—86A飞机的作战经验。 10月下旬以后,美空军除以一部分兵力继续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外,仍以大机群对朝鲜北部的重点目标进行打击。聂凤智根据敌机活动的规律,决定发挥志愿军空军的某些技术优势,采用隐蔽待敌,由高向低突然袭击的战法,积极组织部队出击,并运用钳形夹击、两翼迂回等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美大机群。在此后愈演愈烈的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在聂凤智的指挥下,有效地解决了以弱胜强、以有限兵力打击危害最大之敌的战术问题,遏制住了美空军对朝鲜北部和中朝边境重要目标的攻击和破坏。在11月的几次打美大机群的空战中,取得了击落敌F—86A飞机16架、击伤3架的辉煌战绩。 聂凤智执掌空联司帅印后,非常重视总结空战经验,在他的倡导下,各部队相继组织了战术研究小组,每次空战以后,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要集中在一起对敌我情况和作战得失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进一步改进战法,更为有效地打击敌人。 到了1952年秋,空联司所辖第3、第4、第6、第12、第15师全部改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加之前一时期的战争实践,飞行员的作战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至此,空联司所属空军部队开始进入单独作战阶段,聂凤智司令员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单独作战以后,聂凤智认为,空中指挥员的指挥问题非常重要,现代化战争是很复杂的,一个带队长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要操纵飞机,遇到敌机就要打,又必须保证空中不间断的指挥;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是零敲碎打的时期了,我们要和敌人的大机群作战,要打大仗。同时,一个空中指挥员的威力,并不在于他仇恨敌人的冲动,而在于深思熟虑,精密计算,把意图融化到部属的思想和行动中。聂凤智非常重视通过组织演练和实战来提高空中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对战术和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灵活的战术和战法,使志愿军空军的作战水平不断提高,仗越打越精,战果越来越辉煌。 第12师针对敌F—86A飞机经常采用“鱼饵”战术的情况经过反复实践,创造了用蛇形编队打击的办法,在实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聂凤智认为这种战法很好,于是便在空联司所属部队进行了推广。这一时期,王海大队根据空联司的安排,用两个月时间,专门进行了反“鱼饵”战术和蛇形编队的学习,白天飞行员们聚在一起研究敌机活动规律,探讨在敌机连续出动的情况下,如何攻击,如何退出战斗;夜间便讲白天的飞行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对策。在空战中越打越勇、越打越精[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