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击落击伤敌机,并涌现了王海、孙生禄、焦景文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王海大队”这个英雄的战斗群体。 在聂凤智的具体安排和精心指挥下,志愿军空军创造了深入敌混合机群,打敌战斗轰炸机的“掏心”战术,以及对付敌“口袋”战术的“钳形”战术等新战法。1952年12月份,是志愿军空军空战战术运用较为成功的一个月,全月作战26天,出动战斗机157批1623架次,其中与美机空战34批398架次,击落美机37架、击伤7架,自己被击落12架、击伤14架,美空军与志愿军空军被击落击伤飞机之比为3.1∶1。 1952年底,朝鲜战局继续处于对峙状态,停战谈判也因美方的破坏出现僵局。同年12月,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朝鲜视察后,宣称:要以“行动”而不是“语言”来打破僵局,并要求美国军方要利用海、空军优势,在朝鲜的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作战,以配合正面进攻。 对此,中共中央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充分准备,并于12月20日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立即进行抗登陆作战准备。此时,聂凤智除组织空联司所属部队进行抗登陆作战的理论和各项实际准备工作,继续保卫重点目标外,还担任了掩护志愿军地面部队进行抗登陆战役准备的任务。 美军为了阻止志愿军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和物资运输,于1953年初制定了一个所谓“对铁路目标进行一系列短促猛烈的突击”的作战计划,加紧对大宁江和清川江的主要桥梁进行空中封锁,同时还加强了对我重要交通咽喉和军事要地——安州地区的轰炸。 1953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了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关于志愿军空军作战情况的汇报后,指示:加紧战斗锻炼,加紧抗登陆作战准备工作,多培养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注意保存有战斗经验部队的战斗实力。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也对志愿军空军对抗登陆作战的思想准备、飞机和飞行员的准备,以及加强战术训练和夜航训练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 聂凤智遵照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指示精神,及时调整了作战部署,将实力较强的第3、第12师调到二线,把第15、第16、第17师放到一线,进行第三番轮战。这一时期,聂凤智还根据新情况,积极进行战术调整,及时改用米格—15型飞机与米格—15比斯型飞机组成层次配备,实行由高、低空渗入敌混合机群进行“掏打”的渗透战法,创造了不少成功的战例。 1953年1月,是朝鲜战场空战最多的一个月,在聂凤智的指挥下,志愿军空军全月共出动144批1566架次,其中117批1326架次是反击美空军的大机群。成功地组织了一、二线部队协同作战,不仅有效地钳制和消耗了美空军的兵力,同时还积极地锻炼了部队。 1953年4、5月间,美空军组织了一批所谓“王牌飞机员”组成“猎航组”,专门隐蔽于万米高空的云上,或设伏于机场附近山区的上空,偷袭志愿军空军正在起飞或着陆的飞机。起初,志愿军空军由于没有防备,吃了几次亏。在聂凤智的亲自组织下,志愿军空军加强了对正在起飞或着陆飞机的掩护,很快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粉碎了美军的企图。1953年4月9日,志愿军空军年仅20岁、放牛娃出身的飞行员韩德彩还创造了击落美国“第一流的喷气机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切尔这一震惊美国军方的辉煌战绩。 朝鲜战争最后几个月,也是朝鲜空战更为激烈的时期。聂凤智在不断调整部署和战术,加紧同美空军进行空战的同时,为了提高志愿军空军的作战水平,更为有效地打击敌人和保卫重点目标,加紧进行了志愿军空军部队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准备工作。并于5月间与敌人进行了夜战,第4师第10团副团长侯书军创造了击落敌机的战绩。夜战的胜利标志着志愿军空军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另外,我军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与敌人进行的中、低空作战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6月中旬起到7月27日停战,共战斗起飞117批994架次,其中有39批次与敌机空战,共击落敌机25架、击伤5架。 1953年7月19日,聂凤智司令员指挥了他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次空战。在这次战斗中击落、击伤美机的沈洪江、郭树武和诸福田成为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最后战绩的飞行员。 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空军的战斗历程充分证明,聂凤智将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空军指挥员,他两次赴朝参战,执掌志愿军空军最高指挥权10个月,指挥了大小数百次空战。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空联司所属部队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不畏强敌、不怕艰难,敢打硬仗、恶仗,对占绝对优势的美国空军以有力的打击,铁的事实证明了弱者可以打败强者,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志愿军空军确保了我军的交通运输线和重点目标,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