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ang >> 黄公略 >> 正文

 

飞天骁将——黄公略

无度,还百般剋扣、虐待黄公略和母亲。黄公略愤而出走,离开湘乡到长沙投奔湘军。

  由于黄公略具有出色的书写绘才能,很快得到长官的赏识,脱颖而出,先是担任营部文书,后来被送至湖南陆军讲武堂教授班深造,毕业后晋升为连长。在湘军中,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彭德怀。日后,他们的姓名以“彭、黄”并称。

  对于这段交往,彭德怀回忆道:“我在这段时间(1921年前后),也交了一些来营当兵的知识青年(主要是中学生)。他们来时也是满口爱国主义,如何奋发图强、廉洁奉公,后来逐渐发现他们多数是带着升官企图来当兵的。我交了二十个左右的知识青年朋友,最后只剩下黄公略、李灿。他俩加入了光荣的共产党,当了红三军军长和八军军长,为中国人民事业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相似的经历、坦诚的性格和共同的抱负,使黄公略与彭德怀一见如故,结成生死之交。他们形影不离,经常在一起交谈对时事政治的看法,相约以救国爱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逞威。黄公略与彭德怀同岁,但一直把饱经风霜的彭德怀视为兄长。

  民国时期,湖南为战乱之地,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赵恒惕、谭延闿先后通过武力掌握湖南政权,镇压革命,搜刮民财,造成三湘大地十室九空,民怨载道。黄公略从湖南政权更迭的现象和自己参加军阀混战的感受中,得出一个结论:救国救民,还是要抓军队。彭德怀比他的认识更深一层,意识到不仅要抓军队,而且还必须有一个严密的组织。


 1921年底,彭德怀发起组织救贫会,邀请黄公略、李灿、郭得云、张荣生等四人到住所,讨论章程。大家将平日的主张归纳为四条基本内容:

  1.灭财主,实行耕者有其田。

  2.灭洋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

 
 
 
  3.发展实业,救济贫民。

  4.实行士兵自治,反对笞责、体罚和剋军饷,实行财务公开。

  在讨论时,黄公略兴奋地跳了起来,宣布:“这就是救国救民的纲领!”

  从成立救贫会的这一天开始,湘军中出现了一个以彭、黄为核心的秘密军人团体。他们虽然是连排级下级军官,但都有一颗立志改革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这个秘密团体在长达六年的时间内根本不为外界所知道,他们悄悄地积聚力量,像运行于地下的岩浆,等待喷发的时机。

  1926年春,黄公略、彭德怀所在的湘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湖南、湖北作战期间,他们接触到段德昌等共产党员,阅读了《共产主义ABC》等书籍,开始认识到救贫会的章程与共产党的主张相比太幼稚、简陋,于是不断地召开会议,往章程里添加新的内容,如拥护孙中山遗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打倒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国民革命军应当官兵平等,废除笞责、体罚,组织士兵委员会,实行士兵自治,不赌博,不扰民;反对克扣军饷,实行经济公开,士兵有阅读进步书报的自由;士兵委员会有权逮捕反革命分子押送革命军事法庭,并有陪审权。

  1927年春节过后,黄埔军校为适应北伐战争迅猛发展的需要,决定挑选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到高级班学习,以便为各级司令部培养高级人才。经团长推荐和师长批准,黄公略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被黄埔军校高级班录取。他把喜讯第一个告诉彭德怀,没想到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在我这里没有恭喜的话!”彭德怀梆着脸,严肃地说:“你这次脱离第三团连长的职务去学习,给我们对第三团的争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三团团长刘济仁是最反动的军官,你走了,他就没有对手了,第三团怎么办?”

  彭德怀这时已经升为第一团第一营长,他的计划是由自己和黄公略分别做工作,逐步控制第一团和第三团,争取伺机发动全师起义。由于行程已定,彭德怀不好多说什么,按捺住不快,为黄公略送行。黄公略将自己心爱的一支手枪送给挚友作纪念。

  春去秋来,一晃到了年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国内政局却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蒋介石、精卫集团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向昔日的盟友举起屠刀,曾经生气勃勃的南中国陷入血雨腥风之中;

  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完最后的泥泞小路后,宣告破裂,曾经给全国人民带来希望和信心的国民革命坠入失败的深渊;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均未能取得胜利;

  在革命前途仿佛十分渺茫的时候,许多人脱离了革命队伍,有的沉沦,有的落伍,有的走向了反面,当了可耻的叛徒,带着特务四处诱捕和通缉昔日的同志和朋友;

  …… ……

  在历史的大潮面前,一切亲情、友情都需要重新审视。

  黄公略和彭德怀都是坚定的革命者,他们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公略还参加了广州起义。但是,由于音讯不通和形势过于险恶,他们对彼此的政治态度不摸底,都想试探对方,结果险些闹出人命。

  1927年冬,黄公略原来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改编为湖南独立第五师,师长周磐为扩充实力,计划成立一个五百人左右的随营学校,专门训练连排级干部。他找当时已经升任为第一团团长的彭德怀商量。

  “千军易招,一将难求。随军学校的经费、校舍、教员都好办,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校长人选。”周磐哀声叹气,叫苦不迭。

  彭德怀问:“什么样的人才算合适?”

  周磐说:“一是要有经验学识,二是要有朝气和办法。”

  彭德怀没有忘记老朋友,趁机提议:“黄公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黄公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飞天骁将——黄公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