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对胡景翼怀恨在心的段祺瑞,对中原出现这块“赤色”地区惶恐不安,决心以武力消灭之。 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憨玉琨为豫陕甘“剿匪”副司令,接着又唆使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配合憨玉琨围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盘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发展到10万人马,对国民二军造成很大威胁。为避免战乱再起,胡景翼电致刘镇华,调国民二军留陕部队来河南,让憨玉琨部返回陕西,遭到刘、憨的拒绝。并指使其部属王老五、张德胜不断挑衅,一手制造了“禹州事件”。 为顾全大局,稳定局势,胡景翼在处理这件事上作让步。但刘、憨以为胡景翼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极力扩大事态,连续攻占了国民二军控制的登封、密县、并向郑州前进。大战一触即发。 2月中旬,胡景翼的到驻京代表张季鸾密报: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在太原聚会,准备联合行动,消灭国民二军和三军。 胡景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于是主动出击,决定亲任总指挥,给憨玉琨、刘镇华以沉重打击。 2月18日胡景翼到郑州,第二天就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胡景翼命令岳维峻为右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杨瑞轩、史可轩、田生春沿陇海铁路西进,打击正面来犯的敌人,直捣洛阳。任命邓宝珊为左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李虎臣、蒋朗亭,并建国豫军、国民三军从密县、登封迂回出击,包抄敌军右側直下偃师,同正面攻击部队会师洛阳。令米振标坐镇开封,以防张宗昌。令李纪才驻守豫东,以防阎锡山和肖耀南。 2月22日,胡景翼下达了总进攻的命令。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憨发动了全面进攻。 右路军利用陇海铁路之便,迅速逼近,势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弃荥阳、汜水、巩县,退守黑石关。憨玉琨惊慌万状,一面向刘镇华紧急求援,一面组织残余势力负隅顽抗。在黑石关前,憨玉琨命令部队多次冲锋,均告失败,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断伊水铁路大桥。 刘镇华接到憨玉琨的告急,亲率柴云开、马瑞旺等赶赴洛阳。 赶到洛阳,刘镇华一看情况不妙,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师,固守伊水桥头,又令袖手旁观的张治公立即投入战斗,拖延时间,以待奉军和晋军的支援。 这时的的张宗昌从徐州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张宗昌失去了借口,只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修复伊水铁路大桥,成为国民军西进,剿灭憨玉琨、刘镇华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组织铁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桥任务。岳维峻率师攻占了偃师,兵临洛阳城下。两路大军会师,一举攻下了洛阳城。憨玉琨如丧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尽。 刘镇华带领残兵败将,狼狈西窜,途中遭到邓宝珊、田玉洁、冯毓东的突然袭击,全军覆没。刘镇华侥幸逃生,渡过黄河,向太原去了。 豫西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段祈瑞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胡景翼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杰作,为他“以豫为基,推行主义于全国”的宏图大略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就在国民二军攻克洛阳,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传来了不幸的消息。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世。噩耗传来,胡景翼将军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26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 胡景翼将军逝世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都举行了隆重地悼念活动。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1936年10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