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an >> 韩少功 >> 正文

 

韩少功:我的归乡是与现实重新对接

  30年前,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湖南的八溪峒。30年后,他又迫不及待地重返那个乡村。这个人就是享誉当代文坛的韩少功
  有人说他作秀,也有人认为他是因为“《马词典》事件”而对文坛失望,而韩少功在书中说这是蓄谋已久的。
  7年的归隐乡野生活,他创作了首部跨文体长卷散文《山南水北》,这部原生态的作品描写了八溪峒的山清水秀,记录了那里的田园生活。
  在这部被称为另类心灵报告的作品背后又是怎样的真实生活?他在劳动中找寻到了什么?他在乡村找到了自己追寻的本真和自由了吗?
  韩少功在归隐中现身……
  文学评奖
  一部作品最好是一百年以后再看
  华商晨报:你在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颁奖礼上说自己对各种文学评奖一直有点畏怯,但《山南水北》到目前已获了几个大奖,你现在怎么看待这些奖项?
  韩少功:一时的评奖或好评不能说明什么,就像很多十年前获奖的作品早已被今天的读者遗忘。时间是最苛刻的评委,一部作品到底怎么样,起码要十年以后再看,最好是一百年以后再看。
  华商晨报:你近年来在乡村过着隐居生活,会不会因此沉迷于创作中,造成作品和现实的脱节?
  韩少功:真正的隐士你是看不见的,所以我没有“隐居”。对于我的乡下朋友们来说,我的归乡是与现实重新对接了,是更加向现实开放和融入了。只是在某种流行的观点之下,乡村这个广阔而坚硬的现实似乎可以忽略不计。
  华商晨报: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在国内你是第一位译者,是什么机缘将这部经典作品带到国内的呢?
  韩少功:我的翻译只是拾遗补缺,偶尔为之。有人做的事,我不会去凑热闹。昆德拉当时无人问津,被我捡回到中文阅读的菜篮子,如此而已。
  《山南水北》
  看作“原生态”,证明拟真程度较高
  华商晨报:现在很多作家很难从农村题材中走出来,你却主动归乡,除了作为原生态的记录者,你是不是在找寻其他的东西
  韩少功:我不觉得农村题材和别的题材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就像一个演员可以更换舞台,但千万不要把舞台当作演出,舞台再好也可能会把戏演砸的。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是特定自然与社会条件下的人性奥秘,而这方面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空间,所以找比找到什么更重要,过程比目标更重要。
  华商晨报:你在八溪峒的劳动中,有没有寻找到什么?
  韩少功:身体健康,心情舒坦。
  华商晨报:种菜、养鸡,自己吃中药治病……这样的田园生活给你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韩少功:为什么一定要对创作有帮助?生活本身就是价值。作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作家。
  华商晨报:那创作乡村和城市这两种题材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韩少功:对作家来说,熟悉与不熟悉的题材具有最大差别,其他差别微不足道。其实乡村与城市是互相依存的,就像你了解了西方,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你能欣赏月亮和星星,恰恰是因为你站在地球上。
  华商晨报:这样一部大作品你选择了散文体裁,而不是小说,是为了作品的原生态?
  韩少功:这本书同样充满想象,也穿插了必要的虚构,如果你把它看作“原生态”,只能证明它的拟真程度较高,大体实现了我的预期。有的散文一看就让人觉得假,有的小说怎么看也让人觉得真,所以是否具有真实感,是否做出了“原生态”,可能与文体选择没有太大关系。
  华商晨报:你觉得这部原生态作品和莫言、贾平凹那种扎根于乡土故事中的小说是否有本质上的区别?
  韩少功:作家写乡土都是瞎子摸象。我摸到了鼻子,别人摸到了耳朵,当然会有区别,但从更高的视点来看,又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恰恰是因为我写出了鼻子,所以我倒希望别人写出耳朵来。
  归乡隐居
  寻找自由与本真的又一个起点
  华商晨报:八溪峒的山水让你找到了心中的自由和本真的生活了吗?
  韩少功:生活不是一样东西,不是找到就可一劳永逸的。我只能说,八溪峒让我打破了自己的生活定式,是我寻找自由与本真的又一个起点。
  华商晨报:多年的城市生活之后,和现在的乡里人还好沟通吗?
  韩少功:同有些知识分子倒是沟通更困难,因为他们脱离实际,很多古怪而固执的想法只是来自书本,来自书本所产生的书本,一旦极端和偏执,就有狂想症特征。你同一个狂人怎么沟通?
  华商晨报:那里实际的生活让你失望了?书中的面很让人憧憬。
  韩少功:没有统一规格的“实际”。我所感受的,就是我的“实际”。但即使生活在一个仙境般的地方,也会有人烦闷,也会有人痛苦,甚至会有人揣着金元宝认为自己太穷,那是另一些人的“实际”。所谓生活是什么,常常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华商晨报:30年的时光让你从这里的生活者变成了观察者,你最想对老乡说什么?
  韩少功:正因为三言两语说不清,所以才需要写成一本书。
  华商晨报:你写的是八溪峒,事实上八溪峒的人看得可能不多,年轻人都在寻找进城的机会,那你这样用心良苦是不是作用不大?
  韩少功:或许我们本不应该把文化功能过于夸大,包括不要把学问、教育的功能过于夸大。我从没有希望乡村的年轻人都固守家乡,恰恰相反,我一直劝他们多出去闯闯,扩大自己的学习眼界。这与一个人热爱自然和关切底层并不矛盾。事实上,那里的很多人既向往城市也喜欢这本书。一个乡村小书店半年之内卖掉了近两百本,数量不算少吧?
  华商晨报:有读者把你毅然决然的“归隐乡村”与晚年的托尔斯泰逃离封闭窒息的家联系到了一起,你觉得你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吗?
  韩少功:各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类比总是有些勉强。
  华商晨报:评论家李敬泽说:“韩少功的‘寻根’、回乡,他二十几年来的写作和生活,演绎着一个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说法?
  韩少功:他说得没什么不对。只是“城乡之间”包含了东西之间、文野之间等等太多的内容,不光是两个地域空间的关系。
  本报记者 杨东城
  写在《山南水北》封底上的字
  ……
  那些平时看起来巨大无比的幸福或痛苦,
  记忆或忘却,功业或遗憾,
  一旦进入经度和纬度的坐标,
  一旦置于高空俯瞰的目光之下,
  就会在寂静的山河之间毫无踪迹
  
  本期获奖人物采访的是韩少功,其凭借《山南水北》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也是本系列访谈的最后一位大家。他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品国内的最早译者,他归隐乡野八年记录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生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少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韩少功:我的归乡是与现实重新对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