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一本书,写的是麦哲伦航海。麦哲伦坚持着一次次远航,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我觉得科学家也是在实现自己的心愿。”韩济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个远航者,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进发。
在老伴朱秀媛眼里,韩济生是个工作狂:“工作累了中途小憩,他把双手搁在脑袋底下,手压麻了就会自然醒来,他再接着工作。”
女儿韩一虹仍记得,父亲当年要从天坛逆风骑车30多里路到北医去上班,她有一次央求说:“爸爸,外面风雪太大,你能不能等雪停了再走?”韩济生回答说:“我想看看,这回能不能再次战胜挑战。”他把困难都当成了磨练意志的机会,这种激情一直在生活中伴随着他。
“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发愁的时间是长期的;愉快的时间是短期的。刚拨开迷雾见明月,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刚愉快一点,又开始发愁。”韩济生说。
韩济生就像是一台“双核”电脑,从密不透风的安排中挤出时间,在枯燥的研究之外不断找寻生活的可爱之处。采访中,韩济生的手指不停地在腿上写啊画啊。他爱练书法,可是从来没有充裕的时间练,就只能在自己的腿上写写画画;他原来跑步锻炼身体,因为没有时间,有时就改成了原地蹦跳。
每年暑假,韩济生都会到波士顿与哈佛大学合作科研3个月,每天背着书包走路上班。在路上,如果不思考实验问题,他就会用步距测量从家到实验室的距离。
有朋友曾向朱秀媛“告状”,“你们家老韩骑车太快,让他慢着点。”韩济生却说,“我的车速在不断调节,路两边没人的地方就骑快点,当做锻炼身体。中国人把自行车当交通工具,外国人当运动器材,我中西结合,效率更高!”
帮助韩济生编写戒毒科普读物的马达深深地被他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折服,“哪怕是路过一个小小的徐家汇花园,他也会给地上练书法的老人、相互依偎的老年伴侣、盛开的鲜花照相!”有一次,马达注意到韩济生的羊毛衫两只袖子的肘部非常特别,就问韩济生,“这羊毛衫买来就这样吗?”韩济生得意地笑了,“我找人补的,还不错吧!”
韩济生花钱从来是精打细算,但有时候,他也会成为时尚的“透支者”。一次,他回家告诉老伴,北医与北大合并后,每年可以有5万元奖金,可以利用这笔钱好好办点事,就是“拿出10万元奖金,给用韩氏仪戒毒成功一年不复吸者以奖励,每人5000元,总共20人,一方面奖励他们,一方面也考验一下我们的戒毒方法是否确实有效。”老伴问他,北大的奖金只是一个消息,还没有影子,你怎么就想到透支去用。韩济生回答说,“提前消费吗,这是时髦!”
“我曾经问过他,不竭的动力来自何处,他说,要是时间给浪费过去了,特别没劲,能做出一点成绩来我比什么都高兴,他的原则性很强,不愿做有短期效益的事情。”朱秀媛说,正直,是两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两人给松花江畔出生的儿子取名叫“松平”,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公平、正直的人。
“我的父亲常常提到,在老家浙江萧山,每个人都很勤奋,杂货店里的伙计盯着屋顶上的椽子就能把一大堆货物的价格算得一清二楚。”韩松平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回了老家,虽然没能看到能够娴熟心算的杂货店伙计,但是看到了当地人被日头晒得黝黑的皮肤和一年种三季稻的辛劳,他说,从那里,他找到了父亲顽强拼搏作风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