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中,郭天民属于不大为一般民众所熟悉的一位。实际上,郭天民是一位性格刚烈、具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为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朱德曾赞扬郭天民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郭天民1905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郭天民是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淳朴的农民,辛劳一生就落下几亩薄地。由于望子成器心切,父亲对郭天民过于严厉,时常操起毛竹抽打他,这让郭天民从小就很倔强,形成了火爆脾气。郭天民是郭家的长房长孙,在宗族的资助下,他得以到县里读书,后又到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因经济困难,他只念完初中部就停学了,1925年回到家乡教书。
湖北黄安县很早就有共产党人活动。1923年,董必武曾派王健、董贤珏(即董觉生,董必武胞弟)等共产党人组成黄安工作组回县开展工作。郭天民1925年回到黄安县家乡时,黄安已经有了中共特别支部。郭天民生性耿直豪爽,好打抱不平,在乡里颇有人望,经常由他挑头对地主豪绅进行斗争。忧国忧民的郭天民投身黄安的革命斗争之中,认识了共产党人董贤珏。1926年夏,经董贤珏介绍,郭天民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在黄埔军校,郭天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时,黄埔军校内国共两党的斗争已很明显,进步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右倾的孙文主义学会之间斗争日趋激烈。性格刚烈的郭天民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成员,他常在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中打头阵,甚至敢于动手同他们打架。孙文主义学会的一些骨干分子对郭天民恨之入骨,公开扬言说,郭天民准是个共产党!早晚要收拾他。
实际上,郭天民这时还不是共产党员(1927年3月,郭天民加入中国共产党)。郭天民所在大队的大队长李亚芬是个正直的国民党人,他私下劝郭天民“收敛”一点,不要到处“惹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广州的形势急转直下,反动势力磨刀霍霍。李亚芬找到郭天民:“看见没有?四面的机枪都架好了,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如果是,你就赶快走!”在李亚芬的保护下,郭天民得以从国民党右派的屠刀下逃脱。
1927年12月,郭天民随黄埔军校的特务营参加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埔军校特务营随参加起义的第四军教导团之后撤到广东花县。在这里,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郭天民任排长,随后向东江挺进。1928年1月,第四师到达革命根据地海丰地区,与南昌起义军贺龙、叶挺余部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会师。郭天民从红四师调到红二师任副连长。
不久,海陆丰被敌人占领,部队退到山区打游击。红二、四师既无给养又无弹药,而且多数人不懂当地语言,无法继续在海陆丰一带坚持斗争,便决定将枪支埋藏,人员分散,化兵为农。至此,东江的革命形势转入了低潮。4月初,郭天民被分散在海丰县高塔区赤卫队长王发家里隐蔽,不幸被敌人搜去,投入监狱。在狱中数月,郭天民一口咬定自己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的士兵,打了败仗流落到海陆丰来的,骗过了敌人,不久被释放出狱,来到广州和组织接上了头。随后,中共广东省委派郭天民等人到江西红四军工作。1929年春,郭天民等人在赣州江口附近找到了红四军第三纵队。郭天民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学兵大队(即教导队)副队长,从此加入了湘赣根据地和朱毛红四军的斗争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