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是解放军歌剧院“德云社专场”取预订票的日子,因为事先被通知门票紧张先到先得,来晚了就没戏了,于是尽管天气寒冷,但“钢丝”(郭德纲的fans被称为“钢丝”)们还是早早地在这里排队等票,有的甚至驱车从很远的地方提前三个多小时赶来,长长的等票队伍颇为壮观,以至于过往的行人不住地张望,以为这里在抢购什么商品。据了解,11日和12日的两场演出票早已预订一空,而25日的加演也不得不考虑加座。面对火爆甚至疯狂的购票场面,主办者称,我们都没敢打广告。
解放军歌剧院自从去年重张以来,就把自己的演出定位在高质量、高水准的交响乐、歌剧、话剧等严肃艺术上,而大众化的相声曲艺类并非在演出项目之列。那么,为什么这次会对郭德纲的相声开绿灯,用剧院演出部徐晓丽的话说就是,让“德云社”进解放军歌剧院并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火,更重要的是郭德纲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传统相声以及文学功底,使得他的相声很有品位,很有文化,他是用生命在说相声。
“德云社”早已火爆天桥
老辈子,相声本身就是落地卖艺的艺术,特别是在天桥。而如今相声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相声演员作为艺术家被得到了广泛的尊重,不过在天桥听相声还是有股子原汁原味的感觉。每到周末,在能容纳500人的北京天桥乐剧场,郭德纲都会带着他的一帮年轻的“德云社”社员在这里演出两场,票价20元,场场爆满。除了北京的“钢丝”之外,坐在这里的还经常有从珠海、吉林、台湾等地远道而来的慕名者,而观众群也开始从上了年纪的老“钢丝”发展到众多80后一代的小“钢丝”。每到演出开始,台上那位圆头虎脑的演员一首开场诗之后开始白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全场所有人已经笑喷了。见过演出返场的,可是很少有人见过返场17次的,郭德纲就创造了这个纪录。听相声是让人开心发笑的,可是郭德纲竟然可以把满场100多人说哭了。
“说相声的是半拉心理学家,什么时候让你乐、让你鼓掌、让你安静下来,都是我安排好了的。我一步一步把你引进来,这是我们的手段。我们不靠穿着打扮,全凭一张嘴。”郭德纲很有自信。“多听相声说明你爱国,好好说相声更说明你爱国,因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都能在相声中体现出来。相声的成材率极低,一千个孩子中有一个站在台上表现不错那就了不得了。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展开了是12门,起初跟师父学在师父家里住,七八年之后跟着师父去演出。跟其他姊妹艺术相比,相声更需要基本功,前后至少需要十六七年的摸爬滚打才能正式登台演出,一个相声演员四十岁红都很正常。”
“相声进剧场”
我已经喊了十年
在北京叫得很响的郭德纲,其实是天津人。很多人用老相声演员来称呼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郭德纲从小就被公务繁忙的身为派出所民警的老爸“扔”在管片的俱乐部里,耳濡目染的戏曲相声评书在他心里扎了根。8岁开始跟高祥凯先生学评书,9岁开始跟常宝丰先生学相声,然后从曲艺团、全总文工团说唱团、文化馆一路在曲艺圈里摸爬滚打。
1995年,满身才艺满肚子包袱的郭德纲来到北京成为“北漂”,满以为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在京城成名立万甚至发财致富,可没想到现实很残酷。那时正是相声处于低谷的时候,根本没人进场子听这东西。无奈郭德纲只好混迹京城,扛过包做过小买卖,最后被亲戚朋友骗个精光。郭德纲说:“我最穷途潦倒的时候曾经因为没有车钱,演出完后徒步从南二环走到黄村。一次卧病在床两天水米未打牙,最后靠卖了一个旧呼机换来十几块钱买了药和两个馒头,才得以渡过难关。”不过,尽管如此他始终年年不忘相声——这个命根子。1996年,郭德纲打起“相声回归剧场”的旗号成立德云社,那时候,他们在一些80到100人的茶馆尝试着现场说相声,主要以传统相声为主,没想到大火,几乎场场爆满,这些让郭德纲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十年了,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观众,到后来一票难求,有200人为了下午场的票排队打架,以至于不得不加晚上场,这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前不久,在北京终于“混”出名气来的郭德纲衣锦还乡,在家乡天津举行了相声专场,北京的“钢丝”包了辆大客车集体前往,还有几位超级“钢丝”骑着自行车到现场。
我就是一个说相声的
“否定前人不谈继承,这是相声的一大弊病。”郭德纲认为,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多少代相声大师把中国语言中能够构成包袱和笑料的技巧都提炼出来,一样一样摆在你面前,这是前辈的经验,你只要学会了就可以进行创作了。至于传统相声的继承和改造,郭德纲说:“首先你要会说传统相声,了解相声的结构和创作手法与技巧,剩下的是你的观察生活和文学修养。这三者融会贯通之后,相声创作自然不在话下。”郭德纲喜欢用“非著名相声演员”来称呼自己,已经很著名的他说:“当初人家都是著名演员,我不著名嘛。到现在我依然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说相声的。”
据郭德纲透露,他们今后的任务是完成一个中国曲艺资料库抢录工程,拍一部“德云社”演员主演的民国时期相声演员现状的电视剧,在北京台制作一个由郭德纲主持的相声栏目,同时还要举办一个“不完全相声手册”高校巡演,在各个高校转一圈,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门艺术。
网络帮了我大忙
作为年轻的“老”相声演员,郭德纲很重视网络对于相声的传播作用。网络上,德云社成立了独立的BBS网站,每天数百名网友通过“BT”或者“电驴”下载他们的传统相声段子。据说,他的“钢丝”们上下班的路上听的MP3都是他的相声。“这是我的附属品,但是很管用。我的很多作品也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很多人在网上听到之后,四处找我最终来到剧场。”如今,来北京除了逛长城、进故宫、吃烤鸭外,大概也要增加一个去处了,就是去天桥听郭德纲的相声。据说,在天桥乐茶园里,很多来自外地以及海外的“钢丝”大多都是先在网上听到了郭德纲的声音,来到北京之后再去看郭德纲这个大活人。还有很多是不远千里万里,专程来京就是为了到现场感受一下郭德纲火爆的气场。
信报记者 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