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u >> 傅作义 >> 正文

 

傅作义

杨得志任司令员、政委罗瑞卿)、第三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政委李井泉)正在察绥地区作战。傅作义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偷袭石家庄,威胁中共中央和华北领导机关的安全。傅率部由涿县等地经保定南下,由于冀中、冀晋地方军和民兵武装的顽强阻击,第二兵团经过艰苦的强行军赶来增援,迫使傅部匆忙向保定撤退。

    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傅作义参加了蒋介石11月4日在南京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会上,蒋要傅发言,傅连声说:“很困难,很困难。”没有别的话。第二天,他却一反常态,以主战的姿态发言,主张在天津、塘沽六十公里建筑弧形阵地,平津之间建立碉堡群,迎战入关之解放军。他还以满有信心的样子,对蒋介石说:“我对华北局势还不像别人所说的那么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危局的办法。南撤方案,非万不得已时不宜实行。因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蒋同意了这个意见。

    11月18日,解放军第四野部队攻占山海关;杨成武、李井泉兵团奉命撤围归绥,于29日开始包围张家口地区之敌。为此,傅部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告急。为保住向西的逃路,傅作义急令第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率三个师星夜驰援张家口,并以怀来地区的第三一○师增援宣化,以昌平地区的第二十六师西调怀来。12月4日,傅作义获悉,东北解放军已经入关,可能进攻北平。乃令孙兰峰固守张家口,第三十五军回援北平。第三十五军于12月6日到新保安,即被解放军第二兵团所包围。傅作义命令在张家口的第一○五军和在南口、怀来线的第一○四军驰援。至22日下午,第三十五军(欠一个师)被全歼,军长郭景云自杀。接著,第一○四军、第十六军及第十一兵团、第一○五军都被解放军歼灭。张家口守敌五万余人突围逃跑,被东北解放军第四纵队及杨成武、李井泉兵团于24日全部歼灭于张家口以北地区。

    1949年1月,傅作义毅然举行北平和平起义,率领五十余万官兵走到人民阵营来。

    辽沈战役结束后,傅作义马上发电报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言和。傅将电文口授其长女傅冬菊(中共地下党员),转由《平明日报》社王汉斌(中共地下党员)于11月17日发出。该电的内容是表明自己不愿打内战,请求派南汉宸来谈判,并报告了在北平他能控制的空、陆军数量。中共中央对这个电报未予答复。

    12月13日,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使傅部与蒋介石嫡系建制的部队分割於乎津两地。第二天,傅作义即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李炳泉(《平明日报》记者、中共地下党员)为代表,配备一部电台连同报务员、译电员和司机共五人,乘一辆吉普车出城驰往平山,希望能见到毛主席,使命是谈判从张家口起,平、津、唐全线和平解决。

    12月15日,傅作义在中南海怀仁堂召集师长以上军官,秘密研商和平问题。傅在会上说:北乎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和平,用军事已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了。我决心走和平这条路,你们跟我走,还是不跟我走?大家都应声道,愿跟总司令走和平道路。

    12月16日下午,傅作义发请帖请徐悲鸿、朱光潜、许德珩、马衡、叶浅予等学者名流到中南海勤政殿,座谈谋和问题。傅诚恳简要地说:“局势如何?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以作定夺。”大家一致殷切盼望和平,不要战争,从而更坚定了傅顺从民意,采取和平行动的决心。

    12月下旬,平津战争已十分吃紧,傅特派土地改革工作队长周北峰为代表偕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于1949年1月6日抵蓟县解放军乎津前线司令部,同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商谈,签订了《会谈纪要》。周于11日携《纪要》回城复命。

    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这天,傅作义又派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周北峰为代表至通县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进行第三次和谈,签订了《北平和平初步协议》。15日,解放军解放天津,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次日,解放军乎津前线司令部向博作义发出最后通渫?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傅立即表示,愿意完全接受和平改编。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傅作义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傅作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