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eng >> 冯艺 >> 正文

 

[图文]用自己的方式言说—读冯艺的散文集《逝水流痕》

  冯艺自20世纪已发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200多万字,9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曾获全国性文学大奖,产生过广泛影响。本文要说的,是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逝水流痕》。
    冯艺在《逝水流痕》的后记中写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本书就是他的一段历史。……过去了的生活,就像撕月份牌似的,一页一页撕了下来,几十年的光景一下子就没有了。生活确如逝水,过去了便不再回来,但它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流动,流入我岁月的深处。”这本散文集所写的,就是作者诸多“流动”的“记忆”和“岁月深处”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作者艺术地表现了日常生活中不平常的诗意,社会历史现象中深刻的哲理,以及个体情思中带普遍性的人间情怀和人类共性。正因为如此,这部散文集又超越了自我,显得深邃而凝重。当然不能说散文集中的作品都是精品,集子里也有个别篇章不尽如意,但从整体看它比《朱红色的沉思》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力度,是冯艺散文艺术成熟期的力作。
    第一辑“往日一曲”中的20多篇作品,多是表现冯艺青少年时期痛苦体验的。冯艺青少年时期有幸福欢乐,也曾颠沛流离,饱尝辛酸。青少年时期的痛苦体验,对冯艺的性格、气质、创作取向和文学风格有重要影响,其积极意义也显而易见。这一辑第一篇作品《我们老土吗?》,开宗明义地论述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的遭际:“……从文革十年浩劫到二十年开放的震荡,历史给50年代的人出了一道几乎谜一样难解的命题。在解答这个命题的过程中,有血的殷红、汗的辛酸、泪的苦涩,有艰难中的求索与逆境中的崛起,也有放弃求索的沉沦。这就使这代人超越两个时代,历尽人间的苦辣酸甜。”这里说的是一代人,不只是自己。但是冯艺在这一代人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因为他的父亲1952年被错误地定为“托派分子”,所以他1955年一出生便被视为“另类”,此后家庭的和个人的灾难接连不断,一直到文革结束才终止。也就是说,冯艺青少年时期社会环境严峻,个人处境也比同代人严峻。不过,双重严峻既磨难了冯艺,也玉成了冯艺。比某些同代人有更多痛苦体验的冯艺,也比某些同代人更早地具备了强健的人格精神和充实的内心世界。他敏于感知各种人生况味,善于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及擅长描摹纷坛多变的世态与丰富复杂的人情,都与此有一定关系。而这一切,也在本辑许多作品中得到了形象而深入的表现。《珍重记忆》、《走西口》、《一个夏天的故事》、《三海岩旧事》、《打工少年》、《解饿的窍门》、《曾经穷过》、《给女儿讲故事》等篇什,在表现个人遭际和少年情怀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的命运、人性善恶、人类处境和人类终极价值的深度关注,凸显了作者的器识与文品。这些作品来自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痛苦体验,却不是当年痛苦体验的简单复现,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过滤和艺术的熔铸,包含着作者几十年的人生体验和生命体验,闪耀着当下思维的光辉。也就是说,“往日一曲”里有着“今日乐章”的旋律,不少作品沉郁悲凉又兼具昂扬劲健之气,原因也在这里。
    第二辑“灵思一缕”中的14篇作品,大概可归入随笔或小品。本辑前面的一些作品,如《首选宽容》、《来一点自嘲》、《苦差与乐事》、《契诃夫与酸葡萄》、《寻找快乐》、《人生真趣》等,主要是谈人生和人性的。作者对人生的苦与乐、成与败、顺与逆,人性的真诚与虚伪、善良与凶恶、美好和丑陋等等,都有精辟的议论。他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娓娓动听地讲故事,有根有据地用文献,目的是提示人生真谛和人性要义,哲思、人情、诗意三者兼容。本辑后面的一些作品,如《寂寞减肥》、《一种文明》、《包装的“狂”》、《关于语言的纯洁》、《太阳真好》、《书缘》等,议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谈笑风生,轻松愉快,然而不失高雅和庄重,并非胡侃神聊之作。这一辑中的作品都有较多的议论,但是议论中充盈着形象、情韵和趣味,其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无需赘言。
    收录在最后一辑“屐履一声”中的30篇国内外游记,都颇有特色,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其中的14篇国外游客,可谓异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国外游记的立意,主要在于彰显人类文明和人类心灵中的真善美。仅从这样的立意,就可以看出作者独具匠心,创作取向与众不同。这些年来,冯艺访问了不少国家,写了不少国外游记。而“写得愈多,愈觉得自己像个地球人”:“我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世界。”于是,法兰西文化的典雅和浪漫,俄罗斯文学艺术传统的深厚和丰赡,日本人的勤奋好学、兢兢业业和个人牺牲精神,美国人生活环境的美好、从容、舒展与宽松等等,分别在《从罗纳河到地中海》、《走马观花看卢浮》、《巴黎风情》、《樱花时节》、《地铁的发现》、《东瀛联想》、《永不沉没的俄罗斯》、《得州回梦》、《想起了埃尔姆街》等篇什中描写得绘声绘色,而且别开生面。他有意从正面下笔,也不抱成见。比如对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的描写,他就撇开了定论。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论断,已成为人们描写日本人民族性格矛盾性和日本文化双重性的模式。冯艺当然熟悉这一模式,也指出“忍耐和服从”在日本人性格中“根深蒂固”,可是他侧重描写的是日本人的“自觉的忍耐和克制”,日本人视为美德的“团体主义”和个人牺牲精神,以及这种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日本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州回梦》和《想起了埃尔姆街》,描写的是今日美国。作者没有象某些作家那样只写民风民俗或风花雪月,他不规避政治。
    称赞肯尼迪家庭对美国的贡献,说肯尼迪“是个很有理想和很负责的领袖人物”;还说小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冯艺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用自己的方式言说—读冯艺的散文集《逝水流痕》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