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伯台又称火神台或火星台,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天文台,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远 离城市的喧嚣,它以其独有的不可小 觑的尊荣和一种让人流连盘桓的亲和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们在穿越时空隧道、静心聆听天籁之音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了古圣先贤锲而不舍的追求。它像一张耀眼的历史名片,拓展着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地继续寻找过去的痕迹。人们从中获得的那种喜悦的神秘,那种莫名的感动,有着无法诉说的满足和微醺的悠长。
阏伯台
阏伯塑像
阏伯台大门
最早的观星台
在广漠的宇宙时空中,今朝和远古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社会载体。因此,人对历史应该时时去握手,去交谈,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将其惊心动魄的动态美逐步融入我们的血脉,融入我们的灵魂。这样,人活着才不至于那么浅薄和单调,才会显示出作为人的丰富性和深邃性,才显示出人的生命意义的永远。
走出市井的喧闹,千百年来,阏伯台始终在城市的另一端用它独特的哲学眼神,审视世间花开花落,笑看世间云起云消,旁观着脚下这座城市的衰落、发展与复兴。晨钟的悠远,暮鼓的震撼是它千百年来孕育生命的律动,是它千百年来藏在心灵的低吟。
阏伯台亦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角1.5公里处,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传说帝喾王代高阳氏为天子后,封他的儿子阏伯在商丘管理火神,称为火正。阏伯死后筑台葬之,因阏伯管火有功,后人尊其为火神,便在台上建阏伯庙,后称火神庙,此台即称火神台。阏伯在商,主辰星之祀。其后许多朝代也在这里研究天文,观察火星(即商星)行径。阏伯台为圆形,夯土筑成,台高35米,台基周长270米,庙毁于金代。元大德年间(1297~1307)进行复建,在台上建大殿、拜厅、钟鼓楼、东西禅门,台前建山门、戏楼。殿宇飞檐走兽,金碧辉煌,为典型的民族建筑风格。
阏伯,又为轩辕皇帝的四世孙,曾辅佐大禹治水,任司徒,管教化,因功封于商,赐为“子”姓,就是儿子的“子”。《史记》中有记载,说他母亲简狄因吃了玄鸟蛋(就是燕子蛋)而生下阏伯,所以赐为“子”姓。至今在我们商丘还有个风俗,谁家生了孩子就送鸡蛋表示祝贺,并将鸡蛋染红分给孩子们吃。因为咱们中华民族有个很美好的传说,谁能吃了玄鸟蛋,就能生下一个有作为的儿子。吃红鸡蛋就源于阏伯。《诗经·商颂》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说的就是玄鸟生商。阏伯就是商的始祖。
阏伯台共有42个台阶。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42个台阶分为6个7级,6是吉祥数字,即六六大顺。台阶由薄到厚,步步登高。由此可见古人在建此台时的独具匠心。
台的两边有两个阁楼,东边的是钟楼,西边的是鼓楼,也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台的中间是拜殿,拜殿之后是大殿,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耳房,钟鼓楼后面有东、西禅门,整个建筑小巧而又别致。农历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这天,豫鲁苏皖4省交界处周边数百里的群众来此朝拜,形成了一个特大的庙会。前人的智慧无法估量,尤其是重重垒土之下一层层的文化积淀,更使我们意犹未尽、兴趣盎然。阏伯台本身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史书,每一页都激荡着千年的足音,每个字都浓缩着岁月的精华。
千年火光显神韵
大凡名胜古迹,无不浸润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无论岁月怎样把昔日的繁华鼎盛一点点消磨殆尽,抑或是战火的洗礼早已使前朝楼阁只剩下荒台废基,可我们总还是能从如烟的往事中,寻觅到先人的屐痕,说不定还会听到从这砖隙瓦缝里传出的一些令人心旌摇荡的故事。
相传在原始社会时期,继颛顼帝以后,帝喾为商地的部落联盟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