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杜秋娘
|
灰朦朦的天宇,几缕阳光透过云层,射在金陵城外,一丛没人的蒿草里,仿佛一声叹息,从中幽幽传来。固然一些嫩绿,欣欣然在杨柳的枝头上闹起,只是当一个佝偻的身影走过,所有的一切又被三冬的肃煞笼罩,黯然里,只是一曲干涩的《金缕曲》断续的响起。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折时终须折,莫待花谢空折枝。 或许,这就是小杜(杜牧)眼里的金陵春。只是眼前的美人花谢,虽有这大好的东风,却又有谁能忆起,旧日管弦中妩媚娉婷的女人。 杜牧是专程来此探看杜秋的,因为早岁便慕折花女神的艳名,于是趁着宛然南风,趁着如花的心情,亲眼见一见这弄香辅国的女子。 只是此时杜秋娘早因为漳王一案,被宦官王守澄削籍返乡,待杜牧见到她时,已是年老色衰,陷入贫困无依的地步,就连过冬的寒衣,也都是借邻居家的纺车,赶出一疋白绢的,眼见着这个曾经艳绝一时的名伎丽人,如今只有满面的皱痕与苦涩,相对之余只能用苟言残喘而形容了。在听其平生诉说,感其沧桑沉浮,便以叙事形事写下了杜秋娘的一生——《杜秋娘诗》。 有人说,在咸阳三步能踩出一段历史,而我觉得,这句可变用在江南,三步能遇到一个美女却并非妄谈,犹其是镇江,历朝历代不但豪杰名士多如牛毛,就是美女良媛也不胜枚举,就象杜秋,以甲于天下甲于江南的才貌,而倾倒当时的公子王侯的,如果说薜涛是落入凡间的凤鸟,那么杜秋则是上天眷顾人间的一枝奇芭。 杜秋娘的美,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以至于“秋娘”二字,被后来的才子骚人用做江南艺伎的别称,其中最甚者当属白居易,这个多才少德的诗人,常将这个名字冠入诗中,用来形容多才多艺的伎女,象《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有:“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有:“名情推阿轨,巧语许秋娘”,可见当时的杜秋之名,自是艳绝一时。而在杜牧笔下,杜秋娘更似一朵出水的白莲花,清灵灵的不染纤毫: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花样的美人,花样的风情,神光离合间,那个满面愁容的老妪,依稀似是回归昔日的绮罗宴前,风流艳妓。乐声沉缓而幽柔,婆娑漫舞间,一众仙姬美妓中,独飘出她,这个逐日的蝴蝶。 “花开折时终须折,莫待花谢空折枝”歌声袅袅,楚腰纤纤,红酥手盈盈呈上一樽琥珀酒,是醉了自己,还是醉了唐朝,让“及时行乐”软言,催促着李锜昏昏欲睡。在李锜觉得杜秋娘就是为他而生,这个小曲也是为他而作,在充满挑逗的言词里,颇有让他这个已经垂垂老朽之人,想紧抓住有限岁月的尾巴,好好享受此生。 只是新权的皇帝偏不让这个暮年的将军睡好,一登基就想紧抓中央集权,以强制的手段削减各个藩镇的权利。李锜忍无可忍之下,举兵反叛。只是这个暮年的烈士,尽是沉迷于女人胸脯间,那能再披坚执锐向前冲突,最后被朝庭已摧枯拉朽之势平灭,他也死于乱军中,得了一个战士与一个叛逆应有的归宿。 斯人已矣!那个弄香的美人儿,娇艳欲滴的花朵儿,也被那个少年皇帝,收入后宫为奴。只是一个锥子岂能被袋子阻个锋芒,脱颖而出之时,自是惊艳绝俗。凭一首自创自演的《金缕曲》,轻松的俘惑少年皇帝的龙心,被封为秋妃。 少年的风流与美女的可人,将曾经白居易笔下的长生殿得以续写,只是那个少年的风华,替换了玄宗的老朽,而杜秋娘一笑嫣然重写太真回头百媚的风情。春光灿漫之时,他们浅吟低唱,画杨柳如眉,赏芙蓉如面。金秋送爽之日,两人尽是你侬我侬,榴花彩裙拂艳千山枫叶,秋水眸中印明银河双星。多好的碧人,多好的时光,就在此情如火之时,聪慧的杜秋更将温柔融入了朝纲社稷之中。 曾有女人说过:“我愿作希特勒的女人,用我温柔的心去溶化魔鬼的屠刀!”这话听起来有点白日梦的成份。但在一千年前,杜秋正是以这种手段,使一个没落的李唐王朝得以短暂的中兴。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杜秋娘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杜秋娘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青楼艳妓之:大唐秋妃——杜秋娘》2 |
下一篇文章: 杜秋娘 金缕衣 一诗大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