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ong >> 董必武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二次革命”失败后,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曾两度被捕。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920年同陈潭秋等成立了武汉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执行委员。国共合作后,参加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各级党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董必武去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代理主任,中央党校教务长、校长,工农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董必武选集》。


      绕道回家的秀才         
  董必武全家近30口人,全家生活主要靠他的父亲董基人和四叔教塾馆的收入,以及大伯、二伯给官府管地亩钱粮册书得来的钱来维持。董必武的母亲蔡氏是位典型的传统型中国劳动妇女。她克勤克俭、纺纱织布、操持家务。当时,家中虽然人口众多,年龄差别也很大,但他们兄弟之间却能互谅互让,彼此理解,和睦相处。董必武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虽贫穷却很和睦的家庭中。这样温良谦让的家庭氛围对董必武的人生道路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5岁时,父亲董基人在黄安县城内东街广善庵教书,董必武也常常跟去,但他并不是跟去听课,因为他年岁很小,只不过是在一旁玩耍。有一天,父亲考问《三字经》,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背全,这时,正在窗外玩耍的董必武即大胆地高声代答,居然一字不差。父亲喜出望外,随即让年幼的必武跟班就读。

  9岁时,他随四叔住校就读,常常在四叔起床之前,就悄悄地起来洒水扫地,开始学习。10岁时,他随父亲到麻城县张杰湾读书。这以后,他转入黄安县城福生祠书馆学习。这期间,他除了熟读四书五经,翻阅父亲、四叔的藏书外,还向同学和亲朋借阅了不少演义和历史著作,渐渐充实了他的文史知识。这时,他的文章已经相当通达洗练,几次参加县里的“观风”(清代学政及地方官到任时,命题考试世子,称为“观风”)考试,都名列前茅。
  
  董必涞难б等战コそ盖住⑺氖寮凹依锶硕枷M既」γ谋浼彝サ钠独Ь晨觥?1903年,18岁的董必武,在全家人的鼓励下,赴黄州府报名应试,中了秀才。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中了秀才回来,乡邻总要在城外鸣放鞭炮迎接,表示祝贺,但他却故意绕道回了家。

             醉心于维新变法的康梁思想       返回页首
  
  1905年春,董必武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在武昌学习期间,董必武经常光顾的场所是距司衙巷不远的美国教会圣公会附设的阅报室——日知会。
  
  在那里,董必武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识,思考着明天,思考着未来。当时,日知会的司理是革命党人刘静庵,他原是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的负责人,因清政府无理查封了该所,才不得已隐藏在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刘静庵与圣公会会长胡兰亭,借用日知会的名义,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报纸、杂志和新书籍,供人阅读,而且还组织星期日演讲会,宣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主张。一时间,武汉的革命党人、热心革命的志士仁人纷纷云集这里,针砭时弊、抨击朝政。
  
  董必武在这里结识了一些革命党人,看到了国内外的不少新书和报刊杂志,眼界豁然开朗。开始,他看到康有为提倡维新运动的书籍和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时,对他们所宣扬的改革朝政、变法图强的议论,感到十分新鲜,又被他们富有感染力的流畅文笔所吸引。很快就成为他们的著作和《新民丛报》的热心读者。

  渐渐地,董必武结识了刘静庵。刘静庵对年轻的董必武影响很大。
  
  在日知会,董必武首次读到《猛回头》、《警世钟》。《警世钟》起首的四句诗给董必武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四句话是:“长梦千岁何日醒,睡乡谁道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董必武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必武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