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一片赤诚,抱定“做得一分是一分”的决心,很快回到湖北,谋划反袁的秘密军事行动。董必武到武汉后,和旧友李愈友密商如何起事。因起事计划泄露,两次被捕。袁世凯覆灭后出狱。
1917年2月21日,董必武离开武汉到日本参加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毕业考试。这一时期,日本思想界异常活跃,有关社会问题的著作也越来越多,他开始接触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渐渐认识到他们对旧社会的揭发虽有相似之处,但革命方法却迥然不同,应该进一步仔细研究。带着这种想法,董必武又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议,以维护《临时约法》和恢复国会为号召,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发动护法战争,这时,董必武和姚汝婴应驻防川县的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济民之邀任司令部秘书,共谋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 1919年1月27日夜,靖国军唐克明勾结川军旅长方化南,乘蔡济民不备,袭击蔡部将蔡谋杀。当时正在四川万县为部队筹集粮款的董必武闻讯很快赶回,可人们尚不明白事件的真象。他在与同事们处理蔡济民的后事时,发现了唐、方勾结谋杀蔡济民的多封电报,才揭出了案件的本来面目。同事们对于这种发生在革命阵营内部的谋杀感到无比愤慨,公推董必武到上海向孙中山及有关方面申诉。 董必武到上海后,在詹大悲等人的协助下,会见了各方面人士,向孙中山汇报了事情的经过。但孙中山在一年前就被排挤出护法军政府,虽对蔡济民被害深表同情,因无实力也无计可施。
董必武于是联合苏成章等靖国军成员,在报上发表公电,陈述蔡济民被害经过,揭露西南军阀的罪恶勾当,呼吁伸张正义,惩办祸首,为蔡昭雪。然而蔡济民一案还是不了了之,以无结果而告终。
痛苦的思索 返回页首
“五四”运动前夜,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注入了新的血液,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国内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文化运动正以新的姿态在全国蓬勃发展。
董必武以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研读了李汉俊从日本带回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1928年,他在回忆这段情况时写道:“世界大战中,中国有一种启蒙运动,提倡这种运动的是《新青年》、《新潮》等刊物。首先是文体的改革,进而讨论社会问题。我们看了这些刊物和李汉俊介绍的几种日本新出的杂志,如《黎明》、《改造》、《新潮》等,觉得中日两国的杂志当时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彼此都认为现代社会已发生毛病了,传统的观念、道德、方法都要改变了,至于怎样改变,改变成一种什么样子,都很茫然。就社会主义说,当时有的介绍无政府主义,有的介绍共产主义,有的介绍社会主义,且只有文字的宣传,没有实际上的组织。我们几个人都很欢迎这种新的运动,很爱看此类的新书。”
“五四”运动的爆发,给董必武的思想发展以新的推动。他与李汉俊、张国恩、詹大悲等人,几乎天天聚会,交换书籍,讨论天下大事。
董必武在读书的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回顾自己历经坎坷的道路,思考总结过去革命斗争经验教训。
他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成果被北洋军阀篡夺了。此后,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更加困苦不堪。在这艰难的岁月里,他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屡遭失败,深感中国需要继续革命,但旧的革命路子又行不通,于是迫切希望寻找到中国革命的出路。
他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各种新思潮加以对比研讨,认为西方的议会民主在一些国家虽已实行,但在中国已被证明难以实现;无政府主义虽很流行,但空想的色彩太浓,不切实际;只有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和办法,比较切实可行,可以作为榜样。
董必武逐渐领悟到中国革命必须效仿俄国革命的方法,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董必武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尽管还是初步的,但已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考虑中国的革命问题和世界问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跨入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的行列。
创建中国共产党 返回页首 1920年夏,董必武和张国恩收到李汉俊和刘伯垂自上海来的信。信上说:上海已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约他们在武汉筹建同类性质的组织。董必武非常高兴,迅速复信表示同意。最先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董必武、张国恩(数月后又退出小组)、陈潭秋三个人,随后又有刘伯垂(已由上海回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包惠僧、赵子健参加。同年8月成立了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武汉多公祠建立了活动地点。 不久,李汉俊又介绍俄籍共产党员马迈耶夫夫妇从上海到武汉,帮助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工作。董必武与他们接谈,并商量筹办一所外国语学校作为宣传中心。但是这个计划未能实现,所以他们又返回上海。
这时,以恽代英为首的利群书社,经销全国各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刊,对马克思主义在武汉地区早期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武汉著名的进步团体,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在它周围。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曾多次与利群书社联系。1921年初,武汉党的早期组织组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吸收了利群书社负责《武汉星期评论》编辑工作的黄负生、刘子通参加活动,随后他们也加入了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为利群书社最早入党的两位同志。
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了在青年中开展工作,开始在武汉中学把董必武、陈潭秋直接影响下的张培鑫等十多名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由于他们的活动和影响,中华大学、武昌高师、湖北一师、女师、高师附小等学校,也先后成立了团组织,并对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展开了斗争。 1921年6月下旬,董必武和陈潭秋被武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推举为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董必武报告了武汉党的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
8月,董必武和陈潭秋回到武汉传达讨论了党的“一大”决议以后,成立了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19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