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eng >> 邓子恢 >> 正文

 

[组图]“小脚女人”邓子恢

研究”。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农村工作问题,邓子恢也参加了。在会上,毛泽东又疾言厉色地批评党内许多领导人,不过这次是批评他们的“左倾”:不搞调查研究,闭着眼睛瞎说!讲到这里,毛泽东突然大声赞扬道:“我这里要提一提邓子恢同志,他长期深入农村搞调查研究,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邓子恢同志脾气犟得很,过去我为了说服他,跟他谈了好多次。现在我和他的争论已经结束了,跟他统一了。农村工作后头犯的错误是谭震林同志他们有份,他没有份。”接着毛还以责备的口气对大家说:“你们看不起邓子恢同志那是不行的!”又大声地自问自答:“农村工作找谁啊?还是要找邓老!他有很多意见是正确的。”虽然毛泽东这些话里没有一句“自我批评”,仍然一如既往地把“错误”推到其他人身上,但从他对邓子恢的“公开表扬”可以看出,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自己的祸闯大发了。总之,邓子恢一时间被毛泽东树为英雄,似乎又要被重用了,两个老战友似乎真的“统一了”。
  然而,邓、毛两人的分歧是思想意识上的,实际上无法真正“统一”。果然,到1962年大灾难有所缓解,毛泽东渡过了难关,他又开始念“社会主义”的经,而邓子恢通过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查,积极支持实行“包产到户”和“责任田”的政策,这又使毛泽东皱起了眉头。1962年7月17日,邓子恢在向毛泽东汇报时谈了许多他亲自调查到的有关“责任田”的情况,最后总结说:“责任田”“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需要,有强大生命力,广大农民不愿改变”。一个半小时的汇报中毛泽东只是静静地听,几乎一言不发,事后却对人说:“邓子恢向我保荐责任田,我跟他谈了一个半钟头的话,我就受了一个半钟头的训。不是什么谈话,是受训!”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岂是能让人“训”服的?在8月6日的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祭出他惯用的法宝,把“责任田”和“包产到户”的问题提升到“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高度上。邓子恢在会上又成了被批判的对象。8月12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的批示中说:“邓子恢同志动摇了,对形势的看法几乎是一片黑暗,对包产到户大力提倡。这与他在1955年夏季会议以前一贯不愿搞合作社,对于搞起了的合作社下令解散了几十万个,毫无痛惜之心,而在这以前则竭力提倡四大自由,所谓‘好行小惠,言不及义’,是相联系的。”“他没有联系1950年至1955年他自己显然还是站在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因而犯了反对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错误。”由此可见,“老帐”一直存在毛泽东的心中,一年前的“表扬”只是个策略罢了。
  1962年10月5日,中央农村工作部被正式宣布撤销,理由是“中央农村工作部十年来没有干一件好事”。两年之后的1965年1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子恢更被免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显然,在毛泽东心目中邓子恢已成为无可救药的“小脚女人”,对他的“革命事业”毫无用处了。
  在“文革”中,邓子恢被当作“党内老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批判”,种种磨难自不待言,连高干享受的生活物资“特别供应”和看病的“特别权利”也被取消了。他于1972年12月8日跌倒后辞世而去。
  1981年3月9日,中共中央正式发文为邓子恢“平反”,“恢复名誉”。曾经是耻辱的“小脚女人”称号成为邓子恢的光荣,而耻辱则被历史公正地还给了“小脚女人”称号的发明者。邓子恢1962年积极倡导的“包产到户”和“责任田”也成为当今中国农村的现实体制。
  邓子恢和毛泽东有关农村工作的“文章”谁“作”得更好?历史做出了回答。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邓子恢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小脚女人”邓子恢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