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注释】: 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起句突兀,却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长夜枯坐,举目无亲,又有谁来问寒问暖。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曳作伴。「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一灯相对,自然会想起眼前的难堪处境:「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出句明点题中「除夜」,对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清人沈德潜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石头城」的简称)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不能因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似不应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说的。这一联,摒弃谓语,只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暗中俯仰、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这一晚,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就写出了这种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据记载,戴叔伦任官期间,治绩斐然。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时之志,而现在不但没能实现,反落得病骨支离,江湖飘泊,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这「笑」,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
然而,前景又如何呢?「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可是诗人的愁情苦状却不会改变。一个「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这个结尾,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徐竹心)
【调笑令】
边草,边草,[1]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2]
【注释】: 词牌名「调笑令」亦作「转应曲」。 [1]边:此指边境要塞之地。 [2]胡笳:古代管乐器,汉唐时流行于塞北、西域一带,声调激越凄清。
【简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征人的小令。写得爽朗明丽,宛转低回,含不尽之意于尺幅之中,言简旨深,情韵俱佳,堪称词中神妙之作。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 同乡人能偶然得聚异乡,惊喜、兴奋和乡思交织在一起,只是相聚又会分离,最怕听到黎明的钟声。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