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铁木前传

作者:孙犁

  

"不漏!"杨卯儿睁大一双小圆眼睛说,"我说不漏就不漏。"
  "那不是明明在漏吗?"干部说。
  "在我这屋里,你住着不合适。你搬到别人家去吧。"杨卯儿二话不说,就宣布了逐客令,这真使得干部大惑不解了。
  干部指给杨卯儿看:一大滴一大滴的水,从壶底漏下来,漏到火里,嘶,嘶,嘶嘶!
  杨卯儿连头也不转过来。
  干部只好卷起铺盖,找了带他来的副村长,把事情发生经过讲了一遍。副村长笑着说:
  "同志,你要看村里的落后部分,我不知道杨卯儿,能不能算是一个典型?关于他的出身历史,我还可以向你介绍一些比较详细的材料。我年轻的时候,和杨卯儿搭伴儿做小买卖。像你看到的,和这样一个人做伙伴,是最困难不过的了。他抬硬杠,一根筋,死赖账,翻脸不认人。但是他对西山的地理很熟,哪一条道儿也摸得清,我就忍着气和他做伴。每年,他都是吃净赔光才肯回来的。他赔光,不是好吃懒做,也不是为非作歹,只是为了那么一股感情上的劲儿。他进了山,就像打猎的进了林一样,专门要找好看的女人。至于什么女人叫丑叫俊,那全看对不对他的眼光。这个人,凡是他的东西,都是好的,别人不能批评的。他喜欢的,死小鸡子也是凤凰。每年他总会遇到一个美人儿。一旦发见了这个美人儿,他就哪里也不再去,只到这个庄儿上来。不管刮风下雨,只坐在这家门口儿上去卖货。你想,一个小庄儿上,能销多少货物?坐吃山空,他就这样赔光了老本儿。一年冬天,他又发见了美人儿。这家人住在一个高山坡上,那女人我也见到一次背影儿,倒是长得不错,穿一身干净蓝衣服,头发梳得光光的,在后面盘成一朵圆花。杨卯儿被她迷住了,一直到腊月二十几,我要回家了,他还是每天到那庄儿上去,在人家门口,一坐就是一整天,饥了就吃些干粮,提起他那把小壶,喝些冷水。他一个劲儿的摇动他那小鼓,小鼓两边的皮都打穿了,人家那女的再也不出来。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跑到院里去摇,正遇上人家男人从山上回来,扯起扁担把他赶出来,把他的货箱、水壶踢到山坡下面。他是从山上滚下来的,头破血流,摔晕了过去。我赶到那里,把他救活过来,替他拾掇好东西。看了看,别的东西损失不大,就是小水壶裂了缝。我说:杨卯儿你的壶破了。他当时就很不高兴地说:没破,顶多是有点惊纹儿。我说:对,是惊纹儿,就像你这脑袋上的裂口一样!同志,杨卯儿的性格就是这样。他直到现在,还在想念那个女人,说那女人对他是有心思的,只是那男的不愿意。你不要见怪,我们另找房子搬家吧!这村里还有一处落后的地方……"
  
  杨卯儿一生,还从来没有看见过长得这样好看的女人,他立刻被小满儿那红白焕发的容光惊呆了。他的两只脚,像冬天雪地上的麻雀一样向前跃动着,上身不动,小脑袋直伸向前。他现在的形象,和他的名称相反,正像在木匠的斧头锤击下,亢奋地塞进木脐眼儿里去的尖锐的木楔一样。他上下反复地打量着小满儿的全身,他倾听着她的斥责,就像知罪的宗教徒接受天谴一般。
  但是,对他说来像乐曲一样的声音,突然停止,小满儿一摔门子进去了。
  十二
  黎老东的大车的铁匠工序,正式开始了。铁匠炉安设在新买来的宅院里。早晨,天晴得很好,六儿的鸽群在天空飞翔着。
  黎老东最后修整着车的上装,在他心里,只等铁匠完工,就可以开始油漆了。傅老刚把铁匠炉点着,一股浓烟翻转着升向天空,然后折下来在庭院里散开。九儿拉着风箱,四儿被派练习抡大锤。
  黎老东把几年来积累的烂铁和新买来的铁料,搬到炉下来。
  九儿今天穿得很单薄,上身只穿了一件蓝色夹袄,她把擦脸的毛巾系起来,齐着脑门把头发捆住,就像绣像上孙悟空戴的戒箍一样。她的脸色是更显得明朗了,充满了工作之前的热情和虔诚,轻捷而又稳重地推动着风箱。
  傅老刚炼好第一块铁,用大铁钳夹着放在铁砧上,四儿赶过去抡起大锤。傅老刚用小锤敲点着砧子边教导着他,他还是不能用最适当的力量打在最适当的地方,有时把锤空落在砧子上,有时竟打在傅老刚的小锤上。九儿放下风箱把,来打给他看,在她热心的示范和帮助下,四儿抡锤的技术,开始进步了。
  黎老东在一边做着木匠活,注意力主要放在这边来了。他不断地斥责着四儿,说他笨,没有出息,唠叨不休。傅老刚在休息的时候,走到黎老东的身边说:
  "亲家,我看你的脾气变坏了,对孩子们不能这样。这样不能使他工作得好,反会使他工作得更坏。他工作着,你一个劲儿斥责他,他的脚手就不知道往那里放了。"
  "你怎么说这样的话,你不是说管孩子应该严格些吗?"黎老东说,"打制这辆车是我心上的大事,早打成一天,好早一天用它去赚钱。亲家,让我们老兄弟把最好的手艺都施展出来吧!"
  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在黎老东和傅老刚这一次合作里,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过去,两个人共同给人家做工,那是兄弟般的,手足般的关系。这一次,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不是同自己合作,而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最使他闷气的是,自己远道赶来,黎老东却再也不说九儿和六儿的事,好像他从前没提过似的。
  最后几天,黎老东只是穿着大皮袄,在院里察看着,指点着;六儿也打扮得像个客人似的,有时来在院里转游一下,就不见了。傅老刚身体有些不舒服,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小衫,还是辛勤地工作着。天天,有些参观的人,来到院里,这些人都是傅老刚的旧相识、老朋友。过去,他们来是同时观赏黎老东和傅老刚的手艺的;今天,在这些人的眼里,傅老刚的手艺,和黎老东的家业,被分别了出来。人们不再注意黎老东的木匠手艺,在新的形势下面,只在关心他的发家致富的前途。
  两个老朋友,显然已经站在不同的地位上。黎老东完全觉到了这一点,傅老刚很快也完全觉到了,这就是我们的悲剧产生的根源。傅老刚感到,过去多年来,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是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这当然不是新的社会制度的过错,而是传统习惯的过错。
  当铁工也接近完成,一次吃饭的时候,黎老东忽然笑着说:
  "亲家,我过日子越来越细了,你不要笑话我,我要积些钱给六儿他们把房子盖好。我想,你是不争这些的。"傅老刚以为他要提说九儿和六儿的事了,抬起头来听着,谁知道下文却是这么一句:"这些日子,就当你们是在老家度荒年吧!"
  最后一句话,十分激怒了傅老刚,他把饭碗一推,立起身来,说:
  "亲家,我不是到你这里来逃荒呀!"
  他叫出女儿来,提起水桶,泼灭了炉灶。他打整好小车,推到了街上来。很多人来劝说,老头儿说什么也不回去。
  两位老朋友的决裂,村里人都说不出那真正的道理。在四儿和九儿那经历较少的身世里,也还没有体验过这样伤心的事情。傅老刚是感到十分痛苦的,他把四儿叫到一边说:
  "孩子,你看,这到底是怨谁呢?"
  "这样正好。"四儿说,"你给我们解决了难题。"
  "什么难题?"傅老刚问,"你这小子倒要看我们两个老头子的哈哈笑吗?"
  "我们青年要组织一个钻井队。"四儿说,"在今年冬天,把我们村里能利用的水井都钻好下管。我们已经借到一杆锥。很多工具需要修理,我们想请你帮忙,又怕我爹不让。这样一闹,你就可以去帮助我们了。"
  "你们有钢有铁?"傅老刚问。
  "我们每人捐献一些,就够用了。"四儿说,"我们把小车拉到青年团办公的大院里去吧。"
  到了那里,青年们对老人说:
  "大伯,我们是多么需要你啊!你再不要回山东老家。我们和村干部商量好了,把这院里的东屋给你拾掇出来,把窗子糊好。你就在这里常住吧,晚上我们抱柴来给你烧炕。"
  十三
  黎老东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里一截木头上。当傅老刚决绝地推车出门的时候,他心里也曾经想:这样的交情,断绝了也好。你晒不了我黎老东的干儿,剩下的活,我会找别人来帮助,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铁匠。他拿起斧头来,气愤地锤击着车尾板上的大钉。但是,当他渐渐平静下来,听到只有他的斧头声音,在空旷的院落里回响,失去了亲切的钢铁的伴奏的时候,他忽然不能工作了,把斧头放在一边,坐了下来。他想,同傅老刚的交情,不是一年二年建立起来的,而且经过多次患难的考验。他用手抚摸着左边这一只脚。有一年,他同傅老刚给一家做活,他心情不好,一时失手,这只脚被锛砍伤了。那时离家在外,举目无亲,手里没有多少钱。在自己养伤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傅老刚请医生,花药钱,背出背进,给水给饭。当然,这也报答过他了。同一年夏天,傅老刚被热铁烫伤,自己曾经服侍了他。
  他难过的是,究竟为了什么,傅老刚这样决绝?是他看我过得好些了,心里嫉恨?但想来想去,傅老刚从来也不是这样的人。是我变得嫌贫爱富,慢待了多年的朋友?他回忆着在这一段日子里,自己的言谈举动,他的痛苦就被惭愧的心情搅扰,变得更加沉重了。
  这时六儿走了进来。黎老东抬头望着自己的儿子,在儿子的身上脸上,只能看见一层不成材的灰败的气象。他一时想到:自己这二年,一心要打车,要盖房,得罪亲友,都为的是他!而这个孩子,只知道自己玩乐,从来也没有想想当父亲的心情。
  "做熟饭了,爹?"六儿站在窗台下太阳地里,懒洋洋地问。
  "做熟了,就等你了!"老头儿跳了起来,抡着斧子赶过去。
  六儿眼快,回头就跑。他刚才在街上又和杨卯儿争吵了一次,杨卯儿知道了那只雄鸽的死亡,要找黎老东来说理。六儿在门口碰上他,向他作个揖说:
  "卯儿哥,咱们的事儿别闹了。你快去劝劝我爹,他要打死我哩。"
  杨卯儿生来经不住别人半点奉承,一句好话。仓促之间,他把这个委托应承下来,他快步向前,在梢门洞里,举起胳膊拦住了黎老东:
  "看在侄儿面上。"杨卯儿说,"回家去,有话慢慢说。"
  他把黎老东推进院里,给他找了一个坐物,又递给他一支香烟,自己蹲在一边,慢慢劝说着:
  "快把车装制起来,别错过这个冬季,正是好赚钱的时候啊!你看见黎七儿了,一趟定州就是几十万,除去人吃马喂,三趟就可以盖座大砖房。老东叔,西村有座砖房要卖,价钱公道,你倒是有意思没有?"
  "没有意思。"黎老东说,"我的心凉了。"
  "谁家的老人也是这样。"杨卯儿说,"最恨小人儿不争气。我爹活着时,你们交情好,是知道的,管我管得多么紧?在我身上费了多大力?我当然不能说给他老人家挣来了多少光荣,平心而论,一辈子也没有给他老人家丢过什么脸面呀!咱是个正直人,从小儿走南闯北,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花钱从不分你我。到老来没落下什么,不是我不能干,是命里穷苦。六儿兄弟,我看不错,为人聪明懂事,就是荒唐点儿,这也是年轻人必经之路,你快把车打整起来,交给他,一有正经事儿,他也就不胡跑了,你说是不是?"
  黎老东的气渐渐消了,杨卯儿又把他引到原来的思路上。这时四儿回来了,他一声不言语,到屋里给牲口筛了两底儿草,手里提着一件什么东西,叫棉袍掩盖着,躲躲闪闪地又要出去。
  "你手里提的什么?"黎老东问。
  "一把破铁锹。"四儿只好站住,把东西亮出来。
  "哪里来的这个,我这些日子到处找烂铁,你怎么不言语?"黎老东又挂了火。
  "这是那年拆日本炮楼,我捡来的,因为没有用,就扔在一边了。"四儿说,"现在上级号召打井,我想去修理修理它。
  "他妈的,整个儿的六国反叛!"黎老东说着站起来,"从哪里拿的,还给我放回哪里去。上级号召打井,我号召打车!人家不给我干了,你快去做饭,吃饱了帮我上钉子!"
  杨卯儿又赶过来劝解,四儿只好先去抱柴做饭,再慢慢想法把铁锹运出去。
  十四
  九儿所想的,吸收六儿参加学习或是参加工作,都是很困难的事。他轻易不接近这些集会和活动。干部去找他,他会说现在是生产第一,装模作样地背上一副柴禾筐,溜溜达达到地里去了。干部们也曾讨论先从改造小满儿入手。接近小满儿是容易的,但男青年们不愿意去,有的是胆怯,有的是避嫌疑。当然,女同志们也可以和她去谈。女同志去了,小满儿总是热情地招待着,如果抱着小孩,她总得给孩子弄些好吃的东西来,并且要接到怀里,不停地在孩子的脸上亲亲吻吻。任何认生或是任性的孩子,到了小满儿的怀里,也会高兴起来的,孩子的脸也会叫她的充满青春热情的面孔,陪衬得更为出色。她会说,说笑起来,嘴上像撩上油儿似的。在这种场合,女同志们都是有些喜欢她,在批评上,那口气就自然软和多了。
  "小满儿,拿着你这样聪明伶俐的人儿,好好学习学习吧;晚上,我来叫你,我们一块到民校听课去。"女同志热心地说服着。
  "那很好,"小满儿笑着说,"我盼不能得儿愿意去学习呢。不用大姐来叫,黑灯瞎火,道路又不好走,你抱着个孩子,跌倒怎么办?我自己去吧,这个村子,街道都叫我磨平了,谁家我不认识呀!"
  "你可一定去。"女同志又叮咛一句。
  "一定。"小满儿把她送到门口,又和孩子招手耍笑着。等到女同志一拐弯儿,她把脸一沉,想了想,到家里换上件衣服,就进城回娘家去了。如果村里有什么运动,连续开会,她会几天几夜不露面儿。有时,她也到民校晃晃。她总是坐在灯光不亮的地方,在讲课刚开始,人们安静不下来的时候,她装作安静地听讲。当人们渐渐入神的时候,她就偷偷溜出来了。
  无论在娘家或是在姐姐家,她好一个人绕到村外去。夜晚,对于她,像对于那些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的飞禽走兽一样。炎夏的夜晚,她像萤火虫儿一样四处飘荡着,难以抑止那时时腾起的幻想和冲动。她拖着沉醉的身子在村庄的围墙外面、在离村很远的沙岗上的丛林里徘徊着。在夜里,她的胆子变得很大,常常有到沙岗上来觅食的狐狸,在她身边跑过,常常有小虫子扑到她的脸上,爬到她的身上,她还是很喜欢地坐在那里,叫凉风吹抚着,叫身子下面的热沙熨帖着。在冬天,狂暴的风,鼓舞着她的奔流的感情,雪片飘落在她的脸上,就像是飘落在烧热烧红的铁片上。

首页 2 3 4 5 6 7 尾页


 

 

 

相关人物

艾青  艾芜  巴金  巴特尔  冰心  丁西林  丁玲  冯雪峰  冯其庸  冯乃超  何其芳  何为  何逊  何云

相关文章

《荷花淀》是这样表现美之“极致”的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   关于孙犁   寂寞也是一种境界——孙犁同志耕堂摭忆   孙犁与《荷花淀》   孙犁的小说   孙犁简介   孙犁:文秀如兰 人淡如菊   芦花荡分析   山地回忆   《黄鹂》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散文-老家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