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谁来操办节日

作者:冯骥才

  这个话题很荒唐。节日原本是一种民间的文化传统,是大众约定俗成的生活庆典。年年此时,人们就自发地庆祝。古来如是,还要谁来操办?
  可是,由于时代转型,生活骤变,加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视传统为封建为落后,人们的节日情怀变得淡薄。不少节日渐渐远去与生疏,甚至名存实亡了。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不知不觉之间一种文化寻根的意识又生发出来。于是,每每过年过节,便要请一些民俗学者坐在电视里讲年俗节俗。难道节日也要启蒙和普及吗?一代代过了上千年的年节,如今反要请人来讲解与传授,岂不可笑?节日是人们一种自发的共同的文化情感与文化习惯。如果没有这种情感,还能由衷地过节吗?这是不是一种文明中断的迹象?想到这里,感到有点可怕。
  在这样的情境中,节日确实需要有人来倡导和操办了。那么谁来担当这个角色呢?
  记得多年之前,机关单位过春节时,门口扎彩挂灯,大企业还要热热闹闹办一个有唱有跳有笑的晚会,这些年没人操办了,给每个人发点年货便早早地放假,各自回家。先前每到清明,学校便组织孩子们到郊外春游,现在都忙着赚钱,哪还有这份闲心?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个节日操办者的差事就落到了商家的身上。文化上的事一落到商家身上就要变味儿。
  商家会怎么操办节日呢?首先,把长假的节日称做“黄金周”,想方设法把节日这些天变为购物日、旅游日、消费日、花钱日。
  节日原来都有内容的,到了商家手里,自然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人们曾经埋怨如今的节日都变成饮食节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灯节吃元宵,春节吃饺子加年糕……其实,这正是商家一手操办的结果。近年来,每逢过年,商家不是又在极力号召人们到饭店里吃“年夜饭”吗?
  别以为我在这里责怪商家,人家商家对节日是不必负文化责任的。商家要的是商品价值,而非文化价值。哪儿有卖点,就在哪儿使劲。卖艾草能赚钱吗?赏月能成为卖点吗?如今大小城市夜里都要亮起来,抬头向上看,恐怕连月亮也找不到。中秋节里最大的卖点也就剩下月饼了。还能埋怨商家们的月饼大战吗?倘若全是三块钱一个的月饼能赚到几个钱?进入了市场的节日只能顺从市场的规律。这叫做“市场霸权”。
  这样,今年的“七夕”也开始市场化了。其原因是“七夕”热闹起来了。近年来洋节(情人节等)愈演愈烈,文化界一些人士便呼吁国人拿出自己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七夕节”来抵抗洋节的“入侵”。在刚刚度过的“文化遗产日”里,“七夕”节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家眼里,这个几乎被人们忘掉的节日就生出一些商业价值。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的农历“七月”适逢闰月,出现两个“七夕”,这是三四十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巧合。从市场角度看,凡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都是能够生财的卖点。于是,商家便动手操办七夕了。
  “七夕”原本有两个主题。一是赞美女儿们的心灵手巧,聪明颖慧。所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记得我小时候每至此节,清晨时分,家中的女子要聚在一起,往一盆水———这盆水要晾一夜———轻轻地平放上做活的针,比比看谁放的针能够浮在水面上,不沉入盆中。这些民俗游戏都与“女儿的心灵手巧”有关。“七夕节”的另一个主题是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颂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两情相许,信守一生,白头偕老。牛郎织女是婚后夫妻,不是婚前恋人,牛郎是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去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记得那一天只要下雨,大人便说这是牛郎织女在落泪,在抱头痛哭。这与西方表达情人相恋的情人节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商家是不管这一套的。精明的商家从一些用“七夕节”抵御洋人的情人节的舆论里看出商机,看出“七夕节”也可以被改造为一个“黄金日”,那就是干脆把它当做一个情人节,将洋人情人节的酒倒进中国“七夕节”的瓶子。今年各地商家都打起“中国情人节”和“东方情人节”的大旗,并依照西方情人节那样,推销情人礼物(情侣手机、情人饮料等等),倾销红玫瑰———当然是高价红玫瑰。比起舶来的情人节,中断已久而十分空洞的“七夕节”正好可以更好发挥商家的创造力。“千对情人大派对”、“拉郎配”、“新郎新娘来相会”蜂拥而起,每个城市都出现了这种商家组织的“爱情超市”。
  “七夕”就这样复苏了吗?那些关于女儿们的内涵呢?中国人的爱情观呢?没人提它。也没人想它。其实,“七夕”只是被市场经营罢了。人们离着那个传说一般优美的节日情氛依旧很远。我们还能找回那份文化感觉吗?它在哪里?
  再说今年商家之所以尝到“七夕”的甜头,是因为沾了今年“双七夕”的光。明年不再是“双七夕”,商家要是从中看不到商机,撒手不管怎么办?“七夕”该由谁操办?
  真正的节日重建并非易事。它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需要文化上的启迪和与传统的衔接,需要各界的倡导与参与。但是如果人们没有真正的节日期待与情怀,这些节日最终只是市场中一年一度的一次商业由头;一种西餐中吃、不伦不类的文化闹剧。(河北日报2006-09-15)

 

 

 

相关人物

周汝昌  周嘉俊  赵大年  赵燕翼  赵丽宏  叶文玲  叶延滨  星竹  杏林子  闻捷  闻采  乌热尔图  邵燕祥  桑 原  穆静  穆 青  雷抒雁  雷达  路遥

相关文章

珍珠鸟文章分析   冯骥才   俗世奇人分析   冯骥才:田野书斋两处风光   冯骥才:文化是情感的载体   罗丹的私人化雕塑   珍珠鸟    冯骥才:文化是情感的载体   花的勇气   神鞭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古民居放在哪里才“适得其所”?   谁的画价高?   醒俗画报   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   为周庄卖画   文化可以打造吗?   书房花木深   草婴先生   城市可以重来吗   谁来操办节日   散文-难忘我的篮球教练   散文-黄山绝壁松   散文-思想与行动   散文-文房两篇   散文-夕照透入书房   散文-在雅典的戴先生   最后的惊慌     米开朗基罗    《珍珠鸟》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说课稿   《斑羚飞渡》说课稿1   《珍珠鸟》说课稿2   《珍珠鸟》说课3   珍珠鸟说课教案   冯骥才: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书桌      俗世奇人分析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