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曾发表于《疯狂作文》、 《2008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青于蓝》等书刊)
出发:走向生活,带着感动
——2008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全解析
胡家曙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人们带着憧憬和激情准备走向北京奥运会时,一场大雪给了我们迎头一劫;紧接着,藏独分裂活动,奥运火炬传递风波,乃至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是不是好事多磨?是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我们敢于直面生活,我们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2008年高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向我们走来的。当一个个重大事件摆在我们面前时,不管我们怎样平衡关注热点和防止压题之间的关系,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就是,我们必须关注现实,我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到现实生活中来。再看教育的具体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开,新课程倡导的方向之一就是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看来,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紧扣生活的特点就显得特别合情合理。18个题目全都紧紧围绕生活展开: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引导我们感受生活,引导我们思考生活,引导我们迎难而上。
在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在2008年走向式微。全国共18个作文题中,除了山东和四川题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外,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几乎平分秋色。当然,形式并不是主要的,从思考的方向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容。
让我们创造性地发挥一次五色环的作用,它可以很好地廓分18个作文题的内容指向。
一、黑,直面大地震――全国Ⅰ题、四川题的勇敢选择。
黑,是沉重的,是勇敢者的颜色,对待沉重,就得勇敢。用最直接的方式,在高考作文中写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是2008年作文命题的创举,这个创举,最典型地体现了全国Ⅰ卷上。与全国Ⅰ卷相呼应,四川卷也以最合适的方式体现了对大地震的回应。
1、全国Ⅰ卷作文题当仁不让地扛起抗震救灾的大旗,有 “大行不顾细谨”的风度。就像抗震救灾本身,这个题目来得迅速,来得勇敢,来得让人热血沸腾。它不仅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也很好地教育了学生要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生活习惯。题目内容丰富,涉及不同角度,如党政军领导的关心、救援队伍的进程、灾区人们的表现、全国人民的爱心,等等。考生除介绍或描述这些内容外,还应该写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及周边人在救灾中的行动,这样才更有意义。
2、四川题以“坚强”为话题,是作为灾区的最好选择。一方面是自然强加给的特大灾难,一方面是全面人民乃致世界人民的全力援助,坚强的四川人民坚定地表达了“坚强”的决心。题目内容很简单,或许,今年的四川题越简单越显示出凝重。作为四川考生,写面对地震的坚强当然是最有话可说的:不仅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可以写已经呈现出来的坚强,也可以写应该表现出来的坚强。如果觉得,写地震内容可能会和大多数人雷同,也可以就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事谈问题。
二、黄,生活与感受――浙江、湖北、天津、上海题的澄明观照。
黄,是澄明的,喻示着我们面对生活的清醒。在“触摸”生活和“感受”生活中,我们会产生 “人之常情”,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会反映对生活的理解和做人的素质,我们要重视自己,更要关注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他们”。这里引用的几个关键词,显然反映了浙江、湖北、天津、上海题对生活的理性观照。这些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不仅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浙江题提供“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两项供学生选择,很有人性化,照顾了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的不同背景。正因为此,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过,这个题目要想得高分,必须要在独特性和时代性上下工夫。尽管可以写“平凡的生活”(题目提示语),但首先要从城市和乡村的高度来“回望”,体现出城市特点或乡村特点,而不能仅仅沉浸在具体的人和事中;在表现城市或乡村的特点时,如果再融合时代特点,这样的内容就更加新颖。
4、湖北卷由一组生活细节引出“举手投足之间”,检视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一眼看去,这个题目很容易展开,其实真正写起来会面临组织内容的困难,因为举手投足都是很琐碎的事,不便于列举。对此,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在纵向上分出层次,如写一个行为,分出前奏、行为细节、感受几个步骤,这样的内容关键在于找到典型的事;二是在横向上铺开,文章涉及几个领域,每一个领域以排比的方式写事,再接着写感受认识,这样会显得内容充实。
5、天津题“人之常情”从风格上承继了前几年“愿景”、“有句话常挂在嘴边”等题的特点,似乎范围极大而无所不包,但这个题目相对而言更难出彩。在构思行文时如能主攻两个方面可能会有所收获:一是落脚点扣住一个“情”字,不偏离大方向;二是处理好一个“常”字,虽然情是常情,但所写的事最好不要平常。这样,在感人的事、意想不到的事甚至不合理的事中发掘“人之常情”,就会更有启发作用。
6、上海题“他们”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题。对于写作者来说,“他们”就是身外的世界,既然这样,什么不可以写入作文中呢?从表达上看,这个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性为主的文章。从格局上说,因为“他们”是一个泛指,所以内容最好分几个方面,由几个“他们”构成一个相对整体。如以地震为线索,“他们”可以指受灾的人,可以指救援的军队,可以写党和国家领导人,可以写捐助的人。这样,整个文章就展示了一幅众志成城战胜地震灾难的全景图。发挥联想和想像,还可以以奥运会为线索,以国际关系为线索,以平常市井生活为线索,以校园生活为线索,等等。当然,专写一类人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就要以具体的内容和巧妙的构思取胜。
三、红,生活与态度――江苏、辽宁、广东、安徽题的积极号召。
红,是热情,是积极的态度。对于青年人来说,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对成就人生来说意义重大。这种态度,在江苏、辽宁题中表现的较为含蓄,而在广东、安徽题中表现得旗帜鲜明。
7、江苏题的“好奇心”引导了面对生活的积极心理,体现了新课程学习中的某种导向。题目的引导部分是不当的,“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些内容显然以偏盖全,偏离了“好奇心”的主体。回归到“好奇心”的主体内容上,要么写好奇心具体是怎么表现的,要么写好奇心有什么作用,前者要写得具体细致,后者要写得深刻典型。
8、辽宁题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评价,列举的都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个题目表面上提供了学生多元思考的不同选择,实际上,题目材料针对的是对不良现象的“不好评价”,如果我们对这种“不好评价”现象再不好评价,就说明我们心中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积极的态度应该是,针对不良现象,我们应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批评态度,并由此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明习惯。即使从“多元”、“个性”的角度谈问题,也要在遵循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谈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题目不是让我们谈做文明人文明事,而是谈怎么评价不文明行为,这一点要防止想到歧路上去。
9、广东题“不要轻易说‘不’”是一种特定的态度取向,其励志作用显而易见。对于年青人而言,这个题目所引导的是积极的认知、坚定的态度、顽强的意志。既然一切都有可能,就不要轻易否定什么。在具体内容上,比如怎样评价一个人,比如怎样评价一件事,比如怎样认定某种理,都可以体现辩证后的肯定。当然,不要轻易说“不”,不代表不能说“不”,在理性和客观的考察后,也还存在着说“不”的可能,或许,这种思路更见特色和深刻。
10、安徽题“带着感动出发”,在诗意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从广义上看,这个题目可以看成是2008年全国所有作文题的总概括。因为其中的“感动”,体现的是对生活的感知和触动;而“出发”,则指引着大家从知到行,从感受生活到创造生活。这个题目很容易把人带到四川大地震后出现的感人事迹中,不过,写作时一定要意识到:文章应该既写“感动”,又写“出发”;感动是一种心理,出发则是一种行为;感动针对的主要是别人,出发则是自己的事。实际作文中,如果不能落实“出发”的意思,作文质量就要打折扣了。
四、蓝,生活与哲理――北京、山东、福建、湖南题的深邃思考。
蓝,是深邃的颜色,就像我们的思考。北京、山东、福建、湖南四个作文题,性质非常接近,都提供了一种生活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这几个题目,除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外,也对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北京题的材料在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奥运会背景下,显得缺少了点新意,缺少了点灵感。不过,材料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学生的回答明显是在提醒立意的角度,聪明的考生倒是没必要再在立意上弄花样,以免被判为不合题意。在瓶子、石块、沙子、水中,瓶子是一个前提性的东西,把它象征成不同的对象,就会带来不同的文章,比如,把瓶子比作人生,把瓶子比作高中生活,把瓶子比作筹办奥运会,把瓶子比作抗震救灾,等等,这样的话,石块、沙子、水就可以有一个相应的意义了,也就有了不同的内容格局。至于极限问题、顺序问题、重点问题,都是可以反映出来的。
12、山东题“春来草自青”显然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它揭示了生活的现象,也反映了生活的逻辑,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学生思考生活的规律。这个题目让我们联想到“功到自然成”,联想到“时穷节乃现”,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每一种联想都会带来不同的立意。题目由两部分构成:“春来”、“草自青”。文章的内容格局也可据此安排,如侧重写“春来”,强调条件的创造或守候,如侧重写“草自青”,写主观条件的积累或顺势而为等,当然,不管怎么安排,都要两者兼顾,不可顾此失彼。还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想法,就是从题目的本意写起,如写人们的环保活动,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从而让小草在春来的时候变青了。
13、福建题要求根据三个人买不同饮料的情景联想作文,材料本身是很生活化的,对这个平常的材料的理解可以体现着不同的深度。表面上看,材料在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爱好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谈对个性尊重和发展问题;再深入一点想,怎样才能保证不同的人个性及需要得到尊重呢。以教育为例,第一层可以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第二层可以写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三层可以写只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形成服务于学生服从于学生需要的教育。在内容展开时,可以先从反面写起,如现在的求同教育怎样不对学生的口味,再写理想的教育应该怎样因材施教。这些内容,学生都很熟悉,想必会说得头头是道。放开眼光,写商品经济中产品的丰富性,写多元文化中文化的特色和价值等,也是很好的选择。
14、湖南题要求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作文。题目虽然是两小句,但从人们的欣赏习惯上看,主要还是落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上,还原一下这个句子的意境,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以“草”为主角,如真相离远处总会显现,如一人力量有限只有集体才能众志成城;二是从“看”立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如宏观和微观等。
五、绿,生活与自然――重庆、全国II卷、辽宁海南、江西题的和谐夙愿。
绿,代表着大自然,象征着人对和谐的向往。人都“在自然中生活”,我们怎样和自然相处,不仅考验着人的态度,更考验着人的智慧。重庆题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全国II卷、辽宁海南(合用)卷和江西卷的作文题则通过具体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夙愿。
15、重庆题“在自然中生活”,意在引导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虽是命题作文,但因“自然”是多义的,所以可写范围极大。题目先提示“自然”的三种含义,这就在大方向上引导了写作的不同范畴。从“自然界”来说,可以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如何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可能有人会写到汶川大地震,这个内容必须放到“自然”和“生活”的框架中。从“自由发展”的角度,重在写出自由生活和发展的状态、好处、希望等,也可以从反面写不自由的危害。从“不勉强,不局促”等角度,可以写和谐生活的幸福感和细节美。从考生而言,写作时可以把不同的含义带入题目,看哪一种理解更有利于自己写出特色。
16、全国卷II叙述的人、小龟、老鹰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天然的自然生活图景。严密地看,这个故事是有破绽的,比如,后面的小海龟怎么知道它们的“侦察兵”是被老鹰刁去还是顺利到达大海?命题者的意图可能是要我们从人的角度想问题吧。很多考生最直接的想法是 “好心办了坏事”,这样写也未尝不可,但这样写必须结合故事的情节来展开,否则容易产生离题现象。深入的想,人的行为错了吗?错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帮小海龟?我们怎样对待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包括弱肉强食)?如果我们要做一件所谓的好事应该怎样去做?有一点我们要想到,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则,包括各种生物的生存之道,人类要做的更多的是顺应。
17、海南宁夏合用一套试卷,作文题是关于放飞小鸟的环保材料,材料中人的活动分为养鸟、放鸟、买鸟、捉鸟。分开看,小兰和她妈妈的行为出发点是善良的,不过客观上并没有给小鸟真正的益处;从市场老板的角度看,“起早贪黑捉小鸟”是典型的见利忘义。站在小鸟的角度看问题,是一个新颖的想法,小鸟的困惑或许是从整体上思考捉鸟、放鸟闹剧的最好着眼点。由小鸟的命运想开去,人类有没有对其它动物做过类似行为呢?有没有打着保护环境之名行破坏环境之实呢?这样看来,我们也要对“放生活动”的倡议者产生怀疑,他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即使他们是真的环保主义者,他们行为的科学性也是需要提高的。
18、江西卷作文题形式较为复杂,包括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要求在此基础上写一封给人类的信。由于主题特别鲜明,这个题目对人们有着直接的环保教育意义。不管是为田鼠代拟还是为田鼠的天敌代拟,核心主题都要反映人类的“助鼠为患”(漫画题目),只不过,站在田鼠的角度给人类的应该是感谢或嘲讽,站在田鼠天敌的角度给人类的应该是控诉、讽刺、警告、教育。在所有的题目中,江西题约束性最强:形式上,必须符合书信体;内容上,必须严格从材料本身谈问题,不能像写其他题目那样迁移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