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巧补岛名,展学生个性 这虽然称不上是核心任务,但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贯穿整堂课。为了上课,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教者都在学完第四自然段后留给学生一个补白的机会——给小岛起名。的确,这也是文本的空白之处,经小熊的辛勤劳动,这儿的确已不再是荒岛了。但我认为,教者是只补其一,不知其二。学习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也就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内在的关联,正因为植树造林,所以吸引来小动物,才找到了朋友。这是核心所在,而只补其一,感觉没有凸出主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两次补白的机会。第一次同前,因为学生正赶上学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词的火候,因此,“绿岛”、“彩岛”、“美岛”这些名字取得八九不离十;第二次,在学到小熊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后,再让学生取名。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欢乐岛”、“快乐岛”、“幸福岛”、……这一次重为小岛起名,立意比前一次更高。我再分别用学生起的岛名作为教学板书,“荒岛→绿岛→欢乐岛”,当然张校长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如果能把学生的每次取名都列出来再进行归类,层次就有更深一步的提高了。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补白中,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 我觉得非常有幸,校长对我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接触了核心任务这一观点,也解决了很多当前困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篇二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