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这儿真好评课稿

这儿真好教材分析理解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1.《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变绿岛,小熊就不孤。”荒岛上生活的小熊,就如移山的愚公,衔石填海的精卫,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终获成功。 “花香自有蜜蜂来”。原本光秃秃的小岛现在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了,原本是孤零零的小熊现在交到了小鸟;小鹿、小象、小猴等好朋友了。鸟语花香,动物成群,这儿怎么能不好呢?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我想,可以采用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他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细体会。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还可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可以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熊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得到的。抓住“小熊在岛上种呀种”“一年、两年”体会小熊改造荒岛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最后,还可以抓住小动物说的话: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可以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觉得这儿好?

通过这几个步骤,我想学生应该能体会到为什么荒岛变成绿岛,小熊就快乐的原因了。

 

评课稿(蒋薇)

周次 十四    日期 5.26    科目 语文  班级 一(2)班
课题 《这儿真好》      课时  2        教者  叶华

听课评析: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作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教师首先是课程资源的载体,他要将课程资源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师又是课程资源的实施条件,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他就是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分配者,是时间空间与媒介的构建者,是设备设施与环境的营造者,是学生认知因素的发掘者。可以说,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下面,我结合叶老师《这儿真好》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谈一谈她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体会。
一、 确立教学目标,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
    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在目标上提出了立体的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确立教学目标时,就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将课程资源提供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儿真好》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承载着一个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白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叶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学生的对话,练习填空这样的语文活动,融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正所谓是“润物细无声”。

二、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延伸”

新《课标》认为,课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图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辅助软件、电子教科书、网络教材都是教材体系的有机组成,都是师生垂手即得、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寻求蕴藏在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寻求选择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延伸”。
    叶老师的这堂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资源的融合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儿童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叶老师创设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种树”、“小动物来做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叶老师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儿童成为儿童,而不是成为“小大人”,例如,刚开始出现“荒岛”的面,问问学生愿意到那儿去吗?后来,小熊种了许多树后,再问学生你们愿意去吗?通过联系实际谈感受,让学生明白环境的重要性。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叶老师很有耐心,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以“我读懂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这样的形式来发现知识,将课棠向生活拓展。

三、组织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调配”

叶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调配:1、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充分地开展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合理分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3、沟通课堂内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在和谐、互动、广阔的空间中进行;4、挖掘学生听说读写的认知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
    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从自我评价中看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也从同伴评价中增强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同时在外在人士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评价,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整合得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这儿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这儿真好评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