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作者:周保林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数字诗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中顺次嵌入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朗朗上口,易记易传,故经久不衰。

  清嘉庆以后,朝廷腐败无能,毒品鸦片和精美的烟枪(即吸烟工具)进入中国,大小官员,嗜烟成风,一些武官被戏称为“双枪将”。于是各地烟馆应运而生,一时大街小巷,乌烟瘴气。人们对烟片极为不满,即景诗曰:“一去二三堂,烟床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辛亥革命后,北伐军统治中国,国家总统年年更换,战争天天不断,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社会传出诗曰:“一年二三换,选举四五茬,战争六七次,八九十为灾。”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抗日为名,在乡村大肆抓丁拉夫,一些乡丁兵痞,斜背长枪,耀武扬威,横行乡里,敲诈勒索,民众恨入骨髓。人们以诗戏之:“一来二三茬,恐吓四五家,敲诈六七个,八九十人骂。”

  民国末年,国民党政府乱印钞票,票额大到万元,物价飞涨,一天几个价,钱不如纸。民众怨声载道:“一天二三变,钞票四五万,换米六七斤,八九十家怨。”

  解放后,农民当家做主人,收回了土地所有权,耕种自己的土地,个个喜气洋洋。人们即兴作诗曰:“一去二三里,稻麦四五地,收成六七倍,八九十人喜。”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交通运输工具一时跟不上人们的生活需求,一些破旧的公共汽车,经常抛锚误点。乘客如实描绘这个情景曰:“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三面红旗”大跃进如暴风骤雨,说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大炼钢铁,钢炉林立,而森林一扫而光,然而人们对这种瞒天过海的形式主义极为反感,但又不敢反抗,只好以诗发泄曰:“一去二三里,红旗四五队,喇叭六七支,八九十人吹。”又如:“一去二三里,钢炉四五座,炼铁六七斤,八九十光坡。”

  公共食堂,农民食不饱腹,水肿病人日渐增多。有人作诗曰:“一去二三里,不见四五人,每天六七两,八九十人病。”

  “文化大革命”初期,到处“三忠于、四无限”,大写“忠”字,大跳“忠字舞”。有诗曰:“一去二三里,忠字四五处,团队六七个,八九十队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新的春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焕然一新,民营企业欣欣向荣,小车进入农家。有诗为证曰:“一去二三里,别墅四五宅,厂房六七座,八九十辆车。”

路人甲:听说了嘛,皇上为相府小姐赐婚了!
路人乙:哪位小姐?莫不是那位六岁作诗,七岁以扬名,十岁棋胜国手,十二岁绣出百寿图,善丹青,通音律,被誉为“京城第一美人”的许大小姐?
路人甲:可不是么,你可知皇上将她许配谁家了么?侯府,靖关侯爷啊!
路人乙:靖关侯爷?那个年过三十,蓄着两撇胡子,纳了八房姬妾,有个难伺候的公主老娘,还有一个七岁大女儿的靖关侯?
路人甲:可不就是这个和许相爷是死对头的靖关侯么。
路人乙(摸着下巴,意味深长):嗯,这两人,怎么看,怎么……般配啊……圣上实乃天纵英才、英明睿智、学富五车、鹤立鸡群、中流砥柱、兔死狗烹……
众人(抹汗):词语能这么用么……

许茗舒:赐婚?姐又不差钱,干嘛嫁给他(一副嫌弃嘴脸),咱是敢爱敢恨敢裸奔的人,他景行敢么(一脸骄傲地仰头)!
景行:裸奔?(腹黑冷笑)我倒是不介意她在我面前裸,不过,她要是敢裸出门去,怕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穿越前,她是家里老三,穿越后,成了家里老大,许茗舒抬头挺胸:咱做过一,当过三,但从来没二过!
这是一个傲娇女主调戏腹黑男主,最后被反调戏的故事。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一去二三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