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教材分析】
课文是大明的爸爸收到大明的信以后写的回信。信中叙述了大明爸爸收到信和照片后的高兴心情;介绍了南极的气候特点和有趣的动物有及国家为南极考察队员提供的良好工作、生活条件;并对大明提出“争取更大的进步”的希望,从而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亲情。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收信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并感受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的亲情。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继续认识收信的格式。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南极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语言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
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
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 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默读、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
2. 给齐澎涛朋友写封回信,巩固书信的格式。
3. 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南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极,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兴趣,以及探索南极的愿望。
重难点分析:
l 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这一段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体会作者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描述两种植物的特点。
l 了解南极相关知识,领悟作者把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理解课文,了解南极知识和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南极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一、介绍相关地理知识,导入新课。
1. 学生谈谈对南极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师展示准备的图片及资料。展示课件。
3. 教师导入本课:南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或联系句子理解有关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同桌互读。
3. 指名读文。
4. 检查生字,展示课件。
5.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南极的哪些内容呢?展示课件
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探讨交流。
三、潜心读书,认真思考,练习朗读。
1. 读了这封来信,南极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 学生阅读、思考。
3. 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
四、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地衣生长慢”“苔藓长得茂盛” 两个句子。
(二)再读课后的词句积累。展示课件。
(三)教学书信的写法。书信一般由六部分组成: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愿的语言,⑤署名,⑥写信日期。展示课件
五、课后延展。
给朋友齐澎涛写封回信。先让学生想一想要写的内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写。
|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特点等。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在阅读中把课文各段落的内容弄清楚,把握课文内容。
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去思考,读出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领会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带着重号部分的补充说明,有了划线部分就使得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写信的基本格式,又符合学生表达的需要。 |
2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南极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语言亲切自然。
信的正文部分共八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了作者到达南极的时间和所增长的见识。开宗明义,简明扼要,概括性强。暗示:课文的其它段落将介绍作者在南极的“见识”。
[1] [2] [3] [4] 下一页